•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睢宁 > 正文

3.5万亩旱田变水田

2024-09-16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薛鹏
2024-09-16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引黄南闸项目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武佩剑 摄

本报记者 武佩剑 见习记者 魏来 通讯员 宋迎舟

“因为缺水,以前种植水稻是奢望,通过‘引黄入镇’项目解决了村里农业用水难题,今年我们村种了653亩水稻,长势良好。”9月12日,正在睢宁县王集镇戈段村南一组水稻田查看水稻长势的村党总支书记陈令前说。

王集镇下辖28个村(社区),是睢宁传统的高亢地区,几十年来一直种植旱农业作物,最近的卜马村距离黄河故道仅1公里,但因缺乏引水及配套设施,看着“近水”但一直没法用。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决农业用水问题,作为农业大镇,摆脱“近水无法用”的窘迫成为摆在王集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23年1月,经过多方努力,“引黄入镇”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主要涉及王集镇引黄大沟、睢北河、集北大沟等4条引水河道,线路总长约5.6公里,项目起点位于黄河故道王集段与引黄干渠交界处,通过引黄大沟引黄河故道水至睢北河,利用宋湾枢纽调节水位,通过陈楼干渠、集北大沟,分流至王西大沟、王东大沟,最终汇入徐沙河。

睢宁县水务局王集水利站站长银聪还清楚记得项目开工时的场景:“2023年1月1日8时许,在宋家湾小区西侧,20多台挖掘机挥舞着‘长臂’进行土方开挖作业,项目的背后是满满的民生期待。”

“‘引黄入镇’项目开工后,王集镇党委、政府紧盯项目进度,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由于涉及子项目较多,呈‘长藤式’分布,为确保项目按照序时推进,王集镇多次召开现场会、协调会等,协助解决项目施工中遇到的难题。”王集镇副镇长陆川说。

9月13日,记者在王集镇南门截流沟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数台挖掘机正进行土方开挖作业,几十名施工人员正对两岸护坡进行护砌作业,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南门截流沟是王集镇区的一条分支水系,通过实施南门截流沟项目,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两侧护坡加固等,目前工程已经完成90%。”银聪介绍说。

“目前,‘引黄入镇’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宋湾枢纽、陈楼闸站、陈楼分干渠等关键节点已建成投入使用,其余配套项目预计10月1日前全部完工。”银聪说,“引黄入镇”项目全面完工后,惠及王集镇沿线15个村(社区),可使3.5万亩旱田变水田。

“今年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引黄入镇’项目真是帮了大忙。”王集镇双营社区党总支书记武维照说,6月3日,通过睢北河和陈楼干渠,黄河故道的水源首次流进双营社区后西组田地,解决了200余亩水稻的用水问题。

据了解,今年夏种期间,王集镇卜马村、戈段村、双营社区、光明社区陆续种植了水稻,目前水稻长势良好,即将迎来收获。

“卜马村往年以大蒜、玉米、花生种植为主,一亩地的净收益在500元左右,今年村里流转100亩土地试种水稻,以平均每亩净收益800元计算,村集体经济增收预计达8万元。”卜马村党总支书记陈亚东给记者算了笔账。

为发挥“引黄入镇”项目最大效能,王集镇以河流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一期)为抓手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覆盖镇区及周边8条主干河道,计划修复缓冲带面积20万平方米、建设5公里生态混凝土岸坡等;计划建设14处生态湿地,提升辖区群众生活质量。

“王集镇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各村(社区)支渠到田间的灌溉系统和田间到大、中沟渠等‘毛细血管’工程建设,补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通过各村(社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引领水稻种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写好‘引黄入镇’项目的下半篇文章。”陆川说。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