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田园“新”歌

2024-10-2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10-2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尚庆迎 李晨 高晨旭

打开远程监控大屏,几十里外种养基地的温度、湿度等数据尽现眼前,实现“一张图”管农业;

猪场里巡检机器人来回穿梭,猪打个喷嚏都能及时抓取,出现异常可立即“告知”技术工人;

无人机装满药肥升上天空,十分钟就能完成25亩水稻的喷洒任务……

这些,都是时下铜山农业生产管理中的现实场景。新技术、新工具的应用,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变得轻松快捷高效。而新模式的运用、新业态的形成,让传统农业焕新出圈,展示广阔前景。

仲秋时节,走进铜山大地,新质生产力带来的蓬勃力量,正绘制着新时代的田园风貌,唱响现代化的田园“新”歌。

从“田间”到“云端” 绘出新“丰”景

“最近天气热燥,鱼儿活跃度低,在手机上能实时看到鱼塘的溶解氧、PH值等数据,如果需要增氧,一按键就能打开增氧机,方便又快捷。”9月初的徐州骄阳似火,铜山区汉王镇西沿村养鱼户朱全堂足不出户即实现“智慧养鱼”。他说,一旦发现问题,铜山区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会提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朱全堂提到的“平台”,设在铜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远程监控大屏上,全区种植、养殖示范点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数据一目了然。“这个平台相当于铜山农业的‘智慧大脑’,借助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物联网感知设备、水产无人船等,通过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绘制出全区农业时空地图,再结合数据分析、动态可视图表等信息整合,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一张图管理。”该平台业务经理李永安说。

位于黄集镇的鼎丰果蔬家庭农场是该平台的一个种植示范点,葡萄大棚内外部安装了400万像素的高清红外摄像头及配套设备,以及远程控制水肥一体机、自走式打药车等,棚内外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实时呈现在大屏上,随时指导生产管理。

“我种植了70亩设施葡萄,通过智能化设备,既提高了管理精准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同时有效提高了果品品质,每一粒葡萄都可以说是科技的结晶。”鼎丰家庭农场负责人韩旭说。

位于单集镇的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六分场,智能化养猪场景让人耳目一新。在“铜山牧原智能养猪服务平台”大屏上,每一间猪舍的实时情况都呈现在人们眼前。“巡检养殖机器人可以实时监测每头猪的体温及生长状态,连猪咳嗽都能监测到。”该分场行政经理徐康说,养殖室实现了自动供水、自动供料、自动巡检、自动粪污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以前一名工人养猪800—1200头,现在增加到2600—3200头。

走进位于大彭镇的新希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黄豆芽、绿豆芽、花生芽等各种芽菜鲜嫩欲滴。这个生态农业智慧工厂以AI大数据为处理管理中心,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喷水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生产过程零添加,完全靠温控、光补、喷淋等现代农业科技生产出几十种口感清新的绿色芽苗菜。”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说,这将为铜山智慧农业蹚出一条新路。

近年来,铜山区大力加快数字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数字化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形成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智能农业体系,全区农业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达到76.1%。

从“机械化”到“智能化” “无人”照耕田

处暑已过,白露将至。三堡街道的佳佳家庭农场主管明亮指挥着一台无人机,对自家的300亩进入抽穗期的水稻进行着农药喷洒作业。

“今天执行任务的无人机,每台单次可载重50升配好比例的农药,一次可以喷洒25亩地,十多分钟作业完毕。”管明亮轻松地说。

近年来,管明亮一共购买了5台农用无人机,从最初载重15升的机型,到现在最新款可载重70升的机型,大中小规格都有,可满足不同地块作业需求。他还聘请了4位无人机机手,组建了农用无人机飞防队,一年下来能服务农田8万亩。

像管明亮一样,大彭镇的张罗也是位农机“狂人”,他的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拖拉机14台、收割机9台、烘干机4组、植保无人机2架、高地隙植保机1台,粮食耕、种、收、烘干,秸秆粉碎还田、打捆回收等机械一应俱全。特别是有些农机还配备了智能定位和辅助驾驶系统,解放了劳动者的双手。“以前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种地,坐在车里就能完成耕种管收全过程。”张罗深有感触地说。

铜山是农业大区,也是农机“重镇”,近年来坚持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2015年起,区里每年安排1000余万元农机化专项扶持资金,目前,全区共有农机合作社190个,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6.9%,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1%,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3.4%,均居全省前列。

从“传统”到“现代” “新农人”新动能

中秋、国庆临近,正是葡萄上市的大好时节,柳泉镇二郎山家庭农场主秦雷似乎并不忙,“生产管理按既定流程走,销售按订单走,收益都在计划内。”他说,通过科学种植、规范管理,他的阳光玫瑰葡萄每斤卖到30元,是一般种植的2-3倍。

秦雷之所以有底气,一是设施强,他的50亩设施葡萄采用双拱双膜及物联网技术,每亩投入超10万元,设施内的温度、湿度等得到科学有效控制,水肥一体化设施在手机上一按键就能解决问题;二是土壤优,经过多年土壤改良,羊粪、稻壳、豆渣、菌剂等共同加持,提高了有机质含量;三是品控严,精准疏果,每亩产量保持在2000斤以内……新技术、新设施的综合运用,让这里产出的葡萄特别“香”,在全省第二届葡萄优质果评比中获得金奖。

秦雷,画家出身,却凭着对农业的一份热爱和执著,在土地上画出别样的作品,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已发展优质葡萄2000多亩,带领更多农民依靠新技术致富。

与秦雷不同,利国镇黄山村土生土长的渔民、文善水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陈文善却在品牌建设上走出了新路子。黄山村靠近微山湖,陈文善从开始的打渔到后来的养鱼再到养蟹、加工蟹、销售蟹,直到去年开始和溪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立“彭祖蟹”品牌,走上精品化、品牌化之路。

“四五天后,螃蟹就要收获了,正好赶上中秋节,今年的蟹长得好,蟹卡都通过网络卖出去了。”陈文善说,现在的蟹都是绿色生态科学养殖,个大、黄多、膏肥、味美,合作社的3600亩蟹塘,96户蟹农,增收15%以上。

张集镇的吾爱山谷农场主李雷,利用优质种源种出拥有“小时候味道”的番茄,成为线上美团头部供应商,并建起智能保鲜冷库和智能果蔬分拣加工生产线,不断完善育种、种植、加工、农旅全产业链,为现代农业走出全新路子。

从“养兔子”到“玩兔子”,三堡街道迦南农场主李朋实现华丽转身。这个新晋网红打卡地,除了采摘、赏花、聚餐,还定期举办龟兔赛跑、赶鸭子、捉兔子等动物运动会,以及露营节、篝火晚会、七夕交友等活动,高峰期日接待游客达3000多人次。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种地人的现代化,近年来,铜山在“四乡工程”带动下,通过政策支持和培训指导,3600多名新农人进入乡村振兴主战场,他们带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鲜活力和强大动能,田园“新”歌在铜山广袤大地上唱响。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