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江苏徐州:强优势、补短板,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全力写好“土特产”文章

2024-10-09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宋继业
2024-10-09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蔡思祥

国庆时节,蟹肥果美。微山湖螃蟹、丰县秋月梨、邳州银杏等陆续上市。近年来,江苏徐州依托乡村特色资源,着力写好“土特产”文章,源源不断的土特产畅销大江南北。


念好“土”字诀  农民增收忙

近日,在丰县王沟镇,通过复合种植的多种水果迎来丰收。在王沟镇一处农场内,一颗颗猕猴桃挂满枝头、一个个秋月梨长势喜人、一串串葡萄硕果累累。丰县王沟镇某果蔬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负责人孔令峰说:“我们复合种植的水果,面积有120亩,现在成熟的是猕猴桃和秋月梨。复合种植既不影响它们的光照,也不影响它们的口感,还方便自摘的游客多元化采摘。”

好果不仅要好地养,更要有好的种植技术加持。丰县有着几十年的果品种植传统,优越的地理位置、充沛的水源、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先进的种植技术,造就了丰县苹果、酥梨、猕猴桃,早熟、皮薄、脆甜等特点。水果复合种植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空间,还能提高水果产量、降低风险,收入高于单独种植一种水果。今年,丰县各类水果种植规模保持在45万亩左右,预计水果产量将达到68万吨左右。

做好“土特产”文章,土是根基、特是招牌、产是保障。眼下,在睢宁王集镇到处是农户抢收、晾晒的场景。今年王集镇种植花生3万多亩,品种以徐花15为主,这个品种果型圆润,绵甜适口,成了乡亲们增产致富的“金果果”。

行走在徐州各地,农产品各有千秋。徐州自然资源条件兼具南北之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自古有“彭城收,养九州”的美誉。全市土地资源丰富,建成了中国苹果之乡、大蒜之乡、银杏之乡、中国根茎类农产品之乡,是全国五大蔬菜产区之一和国家商品粮基地。


打好“特”字牌  “徐州味道”销四方

农产品扎根乡土,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土特产。土与特,不仅是气候、土壤,还包括文化、地域。

这个国庆节,嘉兴市安徽商会常务副会长朱卫东来徐州探亲,想给嘉兴亲朋带些徐州土特产。什么样的土特产能代表徐州?来到百珍堂后,他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徐州老八样、黑蒜、牛蒡茶、小孩酥糖、红叶山楂系列,这里应有尽有。

整个国庆期间,28家百珍堂徐州特产店内游客云集。“国庆节还不算多,中秋节期间,平均每天我们要发售78节货车的徐州土特产,丰县牛蒡茶,邳州黑蒜、银杏果,新沂板粟、甜油等被整合成一个个团购礼包通过线下门店和线上商城销往大江南北。”江苏百珍堂食品科技总经理郝刚自豪地说。

作为一家经营了20年土特产的龙头企业负责人,郝刚经验丰富。他说,目前百珍堂线下门店农特产品品类超过4000种,线上商城品类超万种,拥有500多家优质供应商。不少徐州农特产品通过百珍堂的产品定位研发和文化加持,便成了网红产品。通过百珍堂近年来节庆大数据分析,徐州土特产如果想在全国农特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是要打好汉文化“特”字牌,在产品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在品种上追求“特别特”,在品牌上追求“限量版”。百珍堂通过打造睢宁县庆安水库鱼的有机鱼品牌,提高水库鱼附加值;更换丰县牛蒡品种,以黄金牛蒡、太空牛蒡、富硒牛蒡代替现在的黑皮牛蒡;包装新沂板栗,进行地理地标产品再打造,使这些产品销量大增。

如何更大力度打好“徐”字号农产品“特”字牌?郝刚说,通过优选一批老字号、原产地、生态产品,如睢宁贡菜、睢宁菜系、邳州银杏等,百珍堂将在更高的高度和更贴近现代养生的角度对本地农产品进行研发与包装;投产预制菜生产线,生产徐州家宴新八样预制品;开发大健康产品,把谷仁丹品牌做大做强;把流通门店开遍淮海经济区城市,做好“接二连三”工作,助力徐州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业突破千亿元产值,让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产业企业受益,让全国消费者吃上独特的徐州土特产。

近年来,徐州深入贯彻实施“品牌强农,品牌富民”工程,一大批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忠诚度的“三高”农业品牌脱颖而出。目前,全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达20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近三年认证超千个,通过线上与线下流通端不断发力,正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品牌强农兴农之路。


唱好“产”字歌  农产品也“破圈”

土特产要成气候,就需要在发展中形成产业集群,这就要做好“产”的文章。延长产业链、扩大流通量、增大附加值,多维度深层次让土特产价值最大化,让农户们从全产业链各环节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一头大蒜可以做多大的“文章”?在邳州市宿羊山镇,一批深加工企业成为农业产业链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江苏福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穿着食品防护服,正在生产线上对蒜米进行质量分拣。

“各种大蒜产品目前已有近200种,每年生产各类大蒜深加工产品超过10万吨。”江苏福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邳州是国内最大的优质白蒜产区,享有“中国大蒜之乡”的美誉。作为重点龙头企业,这家公司多年来深耕大蒜产业,大蒜全产业链已经成为当地富民产业的典型。

“一头蒜”成为致富“金疙瘩”。目前,邳州大蒜产业已形成一条集种植、深加工、贸易等为一体,一二三产相融通的百亿级完整产业链条。此外,以肉鸭加工、牛蒡系列、银杏营养产品为代表的一批深加工农产品,通过线下、线上流通平台也把徐州味道摆上了“世界餐桌”。

“土”可稳固产业根基,“特”能发挥竞争优势,“产”为发展持续助力。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正日益成为徐州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下一步,徐州将强化规划引导、提升科技支撑、品牌效应,强优势、补短板,让更多“土、特、产”富民产业,形成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蝶变效应;同时还将加大对乡土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本土能人的培训力度,扩大创新创业带动力量,多措并举做好徐州“土特产”文章。

编辑:宋继业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