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铜山 > 正文

冷藏设施上『云端』

2024-08-3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8-3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胡明慧

6月新蒜上市以来,大许镇小蒜米合作社经理张丽一直紧盯大蒜市场行情,利用自家两座冷藏设施做起收购生意。她的手机上安装着“冷藏保鲜设施数字化服务平台”App,不仅可以随时监控冷藏设施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情况,还能及时了解和发布市场行情信息。

“新蒜刚下来时每斤价格不到2元,现在已接近4元。我打算行情再好点就出手。”张丽的冷藏设施里存蒜500多吨,让她可以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哪里需要冷藏,我这儿又能存多少,这样的信息对我和农户来说都很重要。”张丽说,大蒜8月底前要全部入库保存,不然就会发芽,她最近在不断发信息,想再收一批蒜。

近年来,铜山区抓住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机遇,在省内首创“冷藏保鲜设施数字化服务平台”,全力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铜山区农业农村局互联网中心主任王松介绍,数字化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绘制出“冷链资源总览一张图”“冷藏车辆一张图”“冷藏设施租赁一张图”“市场价格一张图”,实现冷藏储运资源精准匹配,有效解决了冷藏设施吸储不足、商户冷藏设施租赁难、农产品存储损耗大等难题,既稳定了市场供应,也提升了抗风险能力。

冷藏设施的季节性闲置,是经营者常会遇到的问题。新区街道晁湖村种植的番茄远近闻名,年产量可达250万公斤左右。不过在7—10月的非收获季,村里的3座冷藏设施往往会遇上“空档期”。作为晁湖村的冷藏设施经营者,徐州登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长江最近正对接菌菇冷藏的生意,打算把设施进一步盘活。“现在一年能赚10万元,如果把‘空档’填上,多赚几万元不成问题。”杜长江说。

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多种资源,进一步发挥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农产品损耗。曾经在晁湖村出现的“番茄卖不出去,不好保存,扔满地头”现象,已经成为历史。铜山区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显示,该平台的建成,使得全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由原来的13.2%提高到15%,产后损失率减少4.2%至4.7%。

“未来,我们打算利用平台深度挖掘各类报警场景,比如农产品库容存放时间的提醒,品种分类存储数据共享。”王松说,准备将冷链资讯、农产品存储适宜温度等信息自动整合,构建冷链知识库,提高本地冷藏设施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合理存储农产品,降低冷藏设施电量损耗,同时对农产品扫码出入库进行数字化建设,实现全程智能化管理,让冷藏设施经营者、农户和冷藏车车主三方受益。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