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行走大运河 | 百年渔村变身“大景区” 这颗微山湖畔明珠绘就富民“新画卷”

2024-08-1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哈晓蕊
2024-08-1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盛夏时节,落日映红了天边的白云,也映红了微山湖的湖水。

落日晚霞红胜火,渔歌一曲晚来风。横跨苏鲁两省、地连沿湖八县的微山湖,京杭大运河傍湖而过,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这里碧波荡漾,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中国好水”水源地之一;这里水质清澈,有200多种水产品,最特别的是四孔鲤鱼;这里也是安庄社区居民世代捕鱼的地方。

近日,《行走大运河》栏目组走进沛县大屯街道安庄社区,一处处灰瓦白墙的仿古村居掩映在绿荫之间,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渔歌唱晚的年代。

近日,在安庄社区的“乡村大舞台”上,演员们倾情演绎,腔调激昂、婉转动听的“荷叶落子”讲述着这里百年蝶变的演进过程。

安庄社区位于微山湖西岸,1855年黄河决口,逃难群众来此落户,取名安庄,寓意安居乐业。

“这里是个移民居住的小渔村,至今已经居住了七八代人。以前这里的人们主要以打鱼和一些湖田为生,日子过得不太富裕。”安庄社区会计孙念国说,“我记得小时候,父亲还要跟着爷爷去湖里打鱼,不管春夏秋冬,家里的收入就是靠着那条小船、几分水产。”

陈克战是土生土长的安庄人,从小生活在湖畔的他,曾经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这个靠湖生活的小渔村,但是在外漂泊多年后,他最终选择了回归家乡。

多年前,为了发展经济,人们不断地向微山湖索取,过度捕捞、围湖养鱼、开办砖窑厂……一系列操作让微山湖的水质越来越差。短暂的繁荣后,收益也越来越低,很多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打拼,陈克战就是其中之一。素来“靠水吃水”的安庄人,既没有守住绿水青山,也没有望到金山银山。

为此,安庄人开始了“思变”转型,一切向生态环境让路。

为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安庄社区大力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退渔还湖、退耕还湖、退企还湖,依法拆除砖瓦窑厂,清理河湖网箱养殖、封闭式鱼塘3600亩。

先后实施“渔村民居”肌理呵护工程,遍植绿林、整治河塘、清洁家园、装点房舍……渐渐地,村子变美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安庄人开启了一条发展新路。

陈克战在一次春节返乡后,看到村庄改造得特别漂亮,思想也有了转变。后来村干部找到他说:“在外面干厨师,不如在家开鱼馆。”于是,陈克战留在家乡开了野鱼馆,70%的菜品产自微山湖原生态,安庄渔村特有的四孔鲤鱼成了他家的招牌菜,旺季时每天晚上20桌爆满。

安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宁道龙说,近年来,安庄围绕打造“都市城郊”休闲体验示范,带动宋庄、关庄、丰乐、徐庄四村连体打造特色田园乡村“滨湖画廊”,共同开发推出“红色带绿色”“文创加乡愁”体验式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启“编织田园好风景、游出乡村慢生活”郊外休闲模式。去年,片区作为苏北唯一入选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试点,2023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

3000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64套精致民宿,配套安福巷美食街、特色渔家乐、百果采摘园等功能区……安庄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好,服务越来越完善,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打卡。不过安庄人的智慧,可不止这些。

在安庄社区还有一支名气响当当的“致富娘子军”,她们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依托电子商务和出口贸易,重点做优传统裘皮工艺和杞柳、芦苇编织,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产业体系,产品远销欧美、澳洲、日本、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超200万美元,在社区及周边催生400多个“家庭工厂”,探索走出一条“传统产业+特色文旅”的创富之路。裘皮和杞柳两个特色产业,不仅让安庄出了名,还增强了产业家底,富足了百姓口袋。2023年,安庄社区居民人均收入超3.68万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186万元。

居民刘来河乐呵呵地说:“每天清晨,闻着花香,听着鸟叫,别提有多舒服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觉很幸福。”

在村落里漫步,以“移民湖西”“拓荒创业”等为主题的壁画、石雕,或矗立于幽幽小径,或蹲踞在绿茵丛中,静静讲述安庄人拓荒创业的故事、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大屯街道党工委书记庄岩表示,安庄社区正深化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提升民众审美情趣与文化素质,繁荣乡村旅游。大屯街道将坚持生态旅游与绿色发展,挖掘特色资源,发展多元产业,让百年渔村唱响绿色新曲,生态文化共筑富民之路。

文字:胡劲松 于珑 李薇薇 曹昆伦

图片:白雪 曹昆伦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