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江苏徐州:擦亮城市品牌,勇当全国试点示范先行者
本报记者 王正喜 季芳 实习生 郝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健全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体制机制。
目前,江苏省徐州市已获批60余项国家级试点示范。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质量强市建设示范城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城市……这些试点示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极大地提高了徐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徐州也以打造试点示范为契机,集聚竞争优势、擦亮城市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徐州样本”。
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产融合作赋能实体经济
近日,徐州市国家级试点示范又传来喜讯,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五部委联合组织的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成为全国66个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区)之一。
试点城市将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产融合作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推动金融精准有效服务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作为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徐州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构建形成渠道多元、业态丰富、功能齐备、灵活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创新引领、自主可控、集群集聚、高质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探索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引导产业与金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
“在徐州开展产融合作试点具有较强的产业、金融基础,以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带动示范作用。”徐州市工信局投资与改造处处长魏晶对记者说。从产业基础看,徐州是老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近年来,徐州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全力打造产业梯度清晰、竞争优势突出的“343”创新产业集群,成效比较明显。2023年徐州跃居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2位,连续3年实现位次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徐州已形成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业并举,内资、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多样化金融体系和全方位的金融发展格局。全市目前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4家、保险机构79家、证券分公司6家、期货公司1家、小额贷款公司29家、融资性担保公司23家、融资租赁公司6家、典当行19家、商业保理2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1家。2023年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0864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位居全省第四。
徐州产业和金融业合作良好,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地方征信平台有效运转,省内率先建立企业金融顾问制度,建立全省首个碳资信评价体系。徐州市连续获评国家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产金聚合、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开展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工作,有利于构建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也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积累经验。
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不求面面俱到,重点是结合地方实际,紧贴产业链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营造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积累有益经验。
按照《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徐州市产融合作试点,首要目标就是要打造淮海金融集聚中心。按照“一楼宇、一定位、一方案、一特色”,培育打造金融服务大厦、数字金融大厦、碳金融大厦等主题楼宇,加快集中金库、股权交易中心、碳资产交易平台、数字人民币实验室等设施平台建设,完善金融生态。
其次要金融助力,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强市。围绕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探索建立“政府部门引导+龙头企业牵引+高校院所参与+金融机构赋能”工作联盟。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加强金融要素投入供给,提供好结算、融资、担保、上市辅导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抢抓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重大机遇,徐州还要统筹完善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优化运营深交所徐州路演中心、上交所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淮海分中心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徐州服务基地,打造专业高效上市(挂牌)孵化平台。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着力培育一批总部型、龙头型、国际化企业,做优做强上市公司“徐州板块”。
根据《试点方案》,徐州还要加快构建完善适应产业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和风控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支持徐州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聚小聚微,建立健全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围绕重点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丰富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质效,“一链一策”开展个性化金融服务,争取金融支持政策红利惠及更多中小企业。
为加大产融信息对接共享,徐州将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强化部门协同发力,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将线下日常申贷、放贷、还贷等工作网络化、数字化,破解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综合金融服务。
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产业转型向高向新向智
驾驶室空无一人,铲斗、动臂、履带等却仿佛有人操控,举臂、挖掘、转向,行云流水,这是徐工全国首台大吨位矿用无人驾驶挖掘机作业时的情景。
从航天航空领域合金粉末到医用义齿粉末,再到首套高端制粉装备出口海外,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公司正加快从材料端向装备端“链”式发展。
自动化产线火力全开,纺纱机高速运转,中控室操作人员轻点鼠标,机器便可自动分配纱线到所需设备,江苏贝德利新材料有限公司内,数字化生产热火朝天。
……
盛夏时节,徐州一家家工业企业抓创新、促转型、谋发展,动作频频、喜讯连连。徐州作为全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城市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城市,自2021年6月被列入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来,徐州坚持“工业立市 产业强市”的目标,打好优存量、扩增量、谋变量“组合拳”,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写好产业转型这篇大文章。
向“高”而攀,优势产业持续攀高走强。7月25日,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2024年徐工机械以榜单第217位,蝉联工程机械行业首位。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是徐州工业经济的“基本盘”,也是徐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石”。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徐州持续提高优势产业集聚性、根植性、先进性,不断做优做强优势产业。工程机械产业领域,重点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国际化收入占比,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与新型能源培育壮大“双管齐下”,打造全国新型能源体系示范城市;聚焦高端金属、新型能源、功能纤维、电子信息材料等细分领域,加大集群培育力度,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向“新”而进,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今年6月,在2024中国(重庆)独角兽企业大会上,徐州2家企业(先导薄膜和鑫华半导体)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此前,这两家企业还入选了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再次彰显了徐州集成电路与ICT产业的发展势能。近年来,徐州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集成电路与ICT产业成为培育行业“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的主战场;数字经济规模超千亿,安全应急产业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医药健康产业仿制药、创新药接连取得突破,在研项目业内领先。在深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徐州加快新兴产业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主攻细分领域和“独门秘技”,形成竞争力更强的新支柱产业。同时加快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布局和培育,打造淮海经济区低空经济新高地。
向“智”而行,特色产业焕新升级。7月19日,2024徐州(苏州)高端纺织产业投资推介会在苏州举行,现场签约15个项目,总投资额108.8亿元,为徐州高端纺织产业发展注入发展新动能。而在徐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内,2000多立方米的全封闭高炉看不见一点火光,主控室显示屏上,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徐州高度重视传统特色产业焕新发展,将精品钢材产业作为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重点排行,积极拓展精品钢材成长增值空间;精准开展项目招引、多点发力推动落地,不断拉长高端纺织产业链条;加快技术改造、数字赋能、工艺革新推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由初级向精深转变,以新项目新产能、智改数转网联双轮驱动,加快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发展。
培育未来产业,推动从无到有的突破。去年以来,徐州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前瞻布局了“5+X”未来产业体系,“5”即氢能与新型储能、深地空间利用、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通用人工智能;以及零碳负碳、前沿新材料等若干前沿性未来产业。目前,“5”个产业积累了一定基础。如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专注于深地科学与工程研究,正加快深地空间储气、储热、储油、储废、储能等关键技术攻关;氢能产业利用采煤沉陷区探索布局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储能产业利用废弃矿坑申报抽水蓄能项目,推进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等。
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城市
标准引领商贸流通提质
市场经济大潮下,谁掌握了标准的制订权,就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市场的主动权。
“汇尔康在供货、选品、服务、平台操作方面制定了数十套标准,我们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也是标准化的受益者。”作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企业,徐州汇尔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林林对企业近年来在电商领域异军突起感触颇深。
7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鼓楼区九里山脚下的汇尔康直播基地,一个个直播间里热闹非凡。从网络销售牛蒡起家的本土农业电商企业汇尔康公司,如今已实现电商销售平台全覆盖,上架产品多达2000种,领跑行业。“本地特色农产品‘触网’,最担心的就是没有标准可依,公司上架销售产品随时面临诉讼风险。”从事多年网络销售的经历,让李林林十分注重标准化工作。
徐州不少地方土特产深受人们喜爱,但是由于缺少产品标准和质量认证,未能实现批量化生产。李林林介绍,汇尔康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在市、区两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职能部门帮扶下,严格执行国家以及地方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了一套严密的食品安全体系。在食材采购方面,公司把原产地采购、标准化采购作为基本原则;在食品生产方面,公司制定了入库、检验、加工、出库的质量把控规范;在食品销售方面,公司建立了动态的食品质量跟踪体系,同时还引入了产品实时查询、产品可追溯等信息化质量控制手段。目前,公司能够自主生产黄桃罐头、草莓罐头、青豆罐头、杏罐头、女性减肥茶、花岱茶、山岚茶、花润茶和养生黄金牛蒡茶等百余款食品。
以数字化、信息化、低碳环保、安全生产作为切入点建设标准体系,徐州积极发挥标准化在加快转变商贸流通行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撑作用。
去年年底,商务部公布《关于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验收合格名单》,徐州市作为江苏省唯一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城市,圆满完成验收工作并高质量通过考核,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徐州汇尔康食品有限公司2家国家试点企业成绩优秀,顺利通过验收。
为了加强对冷链的全程温控规范化管理,精创电气牵头起草了《体外诊断试剂温控物流服务规范》等32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建有国家认可的CNAS实验室,校准报告全球通用。
7月25日,记者走进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一楼展厅内的精创冷云全球冷链安全云服务平台特别引人注意,屏幕上实时显示遍布全球的精创产品运行情况。公司副董事长李敏手持一台可手持的红外检漏仪对记者说:“我们已经把具有竞争力的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真空泵置入红外检漏仪推向市场,实现冷媒泄漏在线判断,让制冷系统复杂设备装配和运行变得更加安全、可靠、智能。”
如今,精创电气年产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和AI仪表工具800万台套左右,温湿度控制器核心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国内生物疫苗试剂冷链监测承担量行业第一。
李敏告诉记者,目前,精创冷链物联网设备可对冷链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有效监管,做到智能预警、规避风险,充分满足电子商务冷链物流配送服务管理规范化需要,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在仓储阶段,精创可实现远程集中监控,监测储存设备的温湿度;在运输过程中,可实时监测在途温度、位置及安全状态等数据,为冷链各环节实现“精准把控、全程保鲜”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电商冷链配送系统,精创电气应用冷链数据精细化采集和精创冷云技术,可以提供物联网记录、冷藏箱记录、冷藏车记录、温湿度记录、PDF记录等系列温控监测,为电商冷链物流配送安全护航。
编辑:宋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