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三心”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日前,“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在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开展,112件来自红山、良渚、三星堆等遗址的龙主题文物,向观众讲述着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龙作为中华民族图腾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从青铜之韵到汉唐气象,再到新时代大国风范,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殷切嘱托,坚定“三心”,努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坚定以人为本“初心”,满足人民文化需求。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体现。做好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人民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满足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为目标,生产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着力改善文化民生,坚持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资源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农村、社区倾斜,实施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努力推出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多样化文化需求。
坚定深化改革“决心”,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因此,我们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利契机,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创新理念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努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坚定建设文化强国“信心”,增强文化软实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软实力对内主要体现为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对外则主要表现为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着眼于塑造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塑造民族魂,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放眼今日之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气象一新、格局一新,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机勃勃,神州大地升腾起“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展望未来之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已经创造了人类文明奇迹的中华儿女,必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民族复兴新华章!(张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