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生态”之笔 书写“绿色崛起”之梦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近十年,全球增加的森林面积,四分之一来自中国,2023年,我国科学绿化持续推进完成造林、种草改良1.25亿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857万亩。(央视新闻)
在生态治理路上的“能量转化”上用好“巧心思”。十万山西右玉人,通过几代人的接力,让一亿多棵树落地生根,把贫瘠的乌素沙漠东部变成绿洲,扎根在海南东寨港海水中的红树林成为了“海岸卫士”,我国在推进生态综合治理上,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为前提,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妥善开发环境资源,“山水林田湖草”融合发展的治理模式才可实现,环境治理融入到群众生活的日常不是梦想。
我们既要“绿”,又要“富”,绿色生活只有比翼双飞,才能真正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2023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这是坚持改革方向,让“绿森林”化作“摇钱树”的深化探索。习总书记曾说:“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只有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不断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才能提升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把打造“绿色氛围”凝聚“绿色合力”。我国有被誉为“林业英雄”的郭万刚,有“杨树爷爷”陶汉林,还有塞罕坝植树人......他们在不同领域和地区为植树造林作出了杰出贡献。但“缺林少绿、生态脆弱”依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均与人民有关,仅凭几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激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热情,引导群众自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群众行动起来、参与进来,人人做好植绿保绿护绿“答卷”。
近年来,我国不断赋予山水文化“新内涵”,思想上,不断厚植守护绿水青山的理念,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持续增强,完美地将山水和人文相结合。中国之山水,如诗如画,而三月更是诗人笔下的满园春色“关不住”,新时代之中国,以山水为脉络,守护生态文化,赋予了新时代的发展使命,吸引了众多游人旅客流连驻足,引得文人骚客提笔成文,我们要把更多的绿向世界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月更明。
植柳东堤来燕早,题诗南圃得花香。又是一个春风春水春香的三月,“十四亿人民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让我们凝聚植绿爱绿护绿力量,共享春天,播种绿色,祖国更美好的明天,更“植”得期待。(仝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