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幸福城市的“幸福密码”!在最具幸福感城市里孵化梦想、诗意栖居!
◎徐报融媒记者 魏宁 吴悠 刘玉慧 张雷
12月30日,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幸福城市论坛暨第十五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论坛期间,第十五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结果发布,徐州获评“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是徐州继2017年、2019年、2020年后第四次获此殊荣。
以“百年红,幸福城”为主题的2021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通过大数据采集、问卷调查、材料申报、实地调研、专家评审等方式进行,最终推选出2021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经活动组委会评审,徐州等10座城市被推选为“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市)”,邳州等10座城市被推选为“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
近年来,徐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徐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转型促进全面振兴、增进民生福祉,成功实现了老工业基地向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区的凤凰涅槃,资源枯竭型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华丽转身,“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蜕变重生,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荣膺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走出了具有徐州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子。如今的徐州,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显著增强,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正在散发绚丽光彩。
徐州致力于建设产业强市,将产业转型作为先导,强力实施传统行业整合整治,大力发展六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幸福城市的厚重底气;致力于打造区域中心,坚持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牵引,坚持园林景观塑造与历史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幸福城市的功能品质;致力于建设美丽徐州,着力抓好生态修复再造、污染综合治理、绿色低碳发展,不断绘就幸福城市的生态画卷;致力于改善群众生活,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工程,不断增进幸福城市的民生福祉。
睡梦醒来,推窗见绿,蓝天白云、风轻云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高峰出行,地铁、高架桥、快速路,“1小时通勤圈”逐渐成为现实;
办理业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散步街头,路面宽敞整洁、楼房鳞次栉比、车辆礼让行人,幸福花开心田;
……
幸福徐州的故事,与徐州市民的获得感紧密相连。
2021年12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2021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徐州第四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徐州,用一年又一年的创新、一年又一年的发展,打造幸福城市,共创美好生活。
幸福源于宜居
徜徉彭城街头,纵横交错的路网体系、别具一格的背街小巷、改造一新的老旧小区、绿树葱郁的公园绿地……每一处都彰显着现代化城市的大格局、大框架;写满了市民们的新生活、新变化。
由于担心上班迟到,家住奎山街道的市民李露每天早上都急急忙忙出门,但最近一年多来,同样的早起时间,李露变得不慌不忙,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地铁。
“以前上班,总担心路上堵车,30分钟车程至少需要提前一个小时出门,自从地铁2号线开通后,我每天改乘地铁出行,可以晚起一会还能享受美味早餐,生活太幸福了。”李露开心地说。
今年6月28日,随着地铁3号线一期通车运营,徐州迈入地铁“多线运营”时代,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加高效、快速、舒适的出行服务,乘地铁成为了徐州市民低碳绿色出行的新时尚。
不仅如此,10月21日,备受市民关注的三环南路部分主线快速路正式通车,使徐州城市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通勤效率大幅提高,人们的行车时间大大缩短。
从无到有,从线到网。徐州的立体交通体系从规划逐步变成现实,城市布局愈发平衡,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1小时通勤圈”“一日生活圈”指日可待,在畅通出行的同时,也让城市更加宜居。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一项惠民工程,更顺应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建国小区三期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一个典型的年久失修、功能缺失的老旧小区。
今年,面对群众反映的楼道灯不亮、道路坑洼、环境脏乱、停车难等问题,区、街道、社区各级党组织敬终如始、一鼓作气,安装太阳能声控灯500余盏,摊铺沥青路面5000余平方米,规范停车位120个……
建国小区三期迎来了一场美丽蝶变,重新焕发出绿色与活力。居住在小区30多年的76岁老人李秀英高兴不已:“路平了,灯亮了,违建也拆了,小区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2021年,徐州计划的5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完成。根据《徐州市区“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徐州还将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32个,进一步发挥城市更新在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等方面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
幸福寄于山水
徐州城东的金龙湖宕口公园,曾是废弃的采石场,而今经过生态修复后变成了风景如画的休闲公园。
金龙湖宕口公园的巨变只是徐州生态保护的一个窗口。近年来,徐州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有了许许多多个金龙湖宕口公园之变。
桃花源湿地公园景色秀美,红灰相间的观鸟塔矗立在水畔,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辛山山体公园,2000多平方米的“樱园”白墙黛瓦,内有6000多棵、30多种樱花;
卧牛山,绿地、旱溪、风荷小院、湖区依次展开,不同标高的山水园林景观尽显风采;
……
2021年,徐州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圆满完成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新造林面积175万亩、约占全省新造林面积的一半,森林覆盖率达到27.8%、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徐州,城市更靓丽了,空气更清新了,河水更清澈了,蓝天白云成为徐州人“朋友圈”的常客,百姓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过去几年间,徐州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推进“美丽徐州”建设。根据国家平台发布实况数据统计,2021年1月1日至12月21日,徐州市区优良天数282天、同比升高25天,优良率79.4%、同比升高7.2个百分点;平均PM2.5浓度41.5μg/m3、同比降低14.9%。
贾汪,潘安湖,一个生态修复的样本,正焕发出新的生机,环境变美的同时,也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新兴产业陆续入驻,产业生态逐渐实现绿色转型,生态优势逐步变为发展优势。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行,徐州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完成了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化工五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集中整治1万余家“散乱污”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9.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8.7%,较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徐州,正迈着更加矫健的步伐,奔向绿色的未来,让绿色成为徐州最厚重的发展底色,让百姓不断享受着绿色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幸福享于服务
“我们希望及时了解政府政策,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接到徐州国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来的诉求,泉山区企业服务中心立即对企业开展了走访,详细了解了企业遇到的资金、人才、技术等难题,随后便联系所属街道,牵头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办理了400万元扶持贷款。“这种为企业真办事、办实事的服务真赞!”公司主要负责人感慨地说。
企业家的点赞,就是对徐州营商环境最好的肯定。
近年来,徐州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改善政治生态和人文环境的战略性举措来抓,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念始终如一。
“对标全国一流标准,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样板城市。”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科学谋划未来五年营商环境建设。
“要坚定不移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保持政策稳定平等,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12月份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对营商环境建设提出要求。
“推动营商环境向更优服务转变,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2021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营商环境的重要性。
只有提升了营商环境“软实力”,才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在徐州,优化营商环境不止步,各地都在朝着绘就的蓝图积极行动。
徐州经开区,“店小二”精神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专项小组进驻协鑫集团,全力帮办、破解项目建设的痛点、堵点、难点。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说:“协鑫集团31年来,投资遍布国内各地、国外十多个国家,最温暖的还是徐州,最有家的感觉的还是徐州。”
新沂市,通过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成立“马上办”办公室,为市场主体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中清光伏基地从3月份签约,5月21日开工,9月19日组件投产达效,只用了121天。
睢宁县,“速来办”让企业好办快办,新增的企业服务板块延伸线下服务,设置全科“代办员”,打造企业“所有找一人”,代办员“一人办所有”的服务模式。
……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策“含金量”变成了企业获得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享受到了良好营商环境带来的便利。
幸福在于点滴
民生是幸福的根本,在徐州,“惠民、利民、为民”的理念随处可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困难群众保障、加大教育惠民力度、加强卫生健康服务……一幅幅饱含民生温度的画卷,让百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教育质量更高——
“教室宽敞、明亮,我爱我的新学校。”新沂市阿湖中学八(3)班的沈翔誉对搬进的新学校特别满意。同样在新沂,唐店第二小学四年级的教师宋美慧正在收拾新办公室,“一切都是新的,在这里工作实在太开心了”。
以“建学校、招老师、提质量、促均衡”为目标,新沂市跑出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不止在新沂,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市的共识和追求。
过去五年,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84所,累计招聘教师2.5万人,基础教育加快向优质均衡迈进。
医疗品质更优——
“徐州的医疗条件好,三甲医院多,医疗设施强,医生水平高,我们安徽人习惯来徐州看病,安心、放心。”徐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大厅,来自安徽宿州的赵先生正办理着挂号手续。
通过深入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徐州积极打造区域性医疗高地,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
目前,徐州拥有三级甲等医院12家,卫生资源总量位居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城市首位,医院门诊人数中40%来自省外,“到徐州看病”已成为周边城市群众首选。
就业服务更好——
走进云龙区汉风街道昆仑社区,“就业启航站”培训教室内,张大姐边认真听讲,边实践操作,不一会儿,手里的面团就变成了一块块色香味美的花式米糕。培训班结业后,在社区人社专职服务人员的帮助下,张大姐顺利找到一份早餐店面点师的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千家万户。近年来,徐州不断在就业服务上出“真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力;以更大力度扶持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作用,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民生工作有“温度”,百姓幸福才有“热度”。眺望未来,“劳有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幼有善育、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幸福徐州新蓝图正在绘就,徐州百姓将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爱上这座城,共享这座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一荣誉属于所有徐州人、新徐州人。
幸福徐州的故事还在延续……2022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五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徐州将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加快建设让徐州人幸福自豪、令外地人羡慕向往的现代化城市,努力让徐州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