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泉山:开拓放大城区首位度 建设中心城市核心区

2018-12-0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网站编辑
2018-12-0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魏宁 通讯员 王媛 马宁

这里,是徐州创新创业城区,汇聚了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等大中专院校10余所,各类科学研究机构30余所,淮海科技城、泉山经济开发区等载体平台加速释放集聚效应;

这里,是徐州生态宜居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8%,西部城区的湿地资源1.1万亩,云龙湖、九里湖交相辉映,描绘大美泉山的壮阔图景;

这里,是徐州民生幸福城区,累计投入3.2亿元,完成232个老旧小区的整治改造,惠及居民35.9万人;

……

在徐州主城区1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新、转型、民生……泉山正在书写着自己的发展故事,创造着属于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示范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等……这一份份荣誉,是对泉山干群奋力拼搏的褒奖。

开拓放大城区首位度,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核心区……今年以来,泉山区以解放思想推动发展高质量,全力打造“331”功能载体,全面构建“3+3”产业体系。

加快产业集聚

积蓄发展后劲

走进泉山经济开发区的中北润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宽敞明亮的流水线生产车间,科技含量十足的汽车动力电池产品,让人印象深刻。该项目未来将达到年产2.4亿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生产规模,力争5至10年成为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这是泉山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该区稳步推进121项重点产业项目,全力打造“331”功能载体,即江苏淮海科技城、泉山经济开发区、徐州铁路物流园“三大园区”,中心、矿大、淮西“三大商圈”,打造“100座经济楼宇”;全面构建“3+3”产业体系,即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高端商贸商务业,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

以淮海科技城为重点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今年以来,淮海科技城片区新增注册企业729家,累计进驻企业近3000家,其中包括甲骨文、华为、联想、惠普、谷歌等世界500强、国内百强企业16家;以泉山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今年成功招引重大项目11个,包括总投资49亿元的全球最先进3D曲面玻璃盖板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智能激光设备制造科技产业园项目。开发区累计引进功能性项目31个,其中上市企业14家,“555”企业18家,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徐州铁路物流园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徐州铁路物流园、徐州综合物流园、徐州雨润物流园、徐州永宁汽车物流园等4个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物流企业共计约500家,初步形成了“公铁水”多式联运发展格局。以楼宇商圈为重点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高端商贸。区内建有超亿元楼宇1个(财富广场),超千万楼宇10座,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1个。今年以来新引入楼宇企业1520家,新增注册企业4160家。全区新签约项目48个,新增“四新经济”产业项目251个。

做好“加减乘除”法

城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初冬时节,走进九里湖湿地公园,芦苇摇曳、碧波荡漾,处处透着勃勃生机,这是我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曾经徐州城北的“生态包袱”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这里已经成为徐州的城市“后花园”。

今年以来,泉山区做好城区建设的“加、减、乘、除”法,西部城区做加法,增加功能型项目,提高宜居度;主城区做减法,适当降低开发强度,疏解城市功能;园区平台做乘法,集聚科技、人才,形成裂变扩大效应;塌陷地、九里湖周边区域做除法,打造生态福地,建设泉山“后花园”。

西部是徐州城建的一大短板。该区加快西部城区提升发展,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建设等9大类43个项目。加快城区有机更新,攻坚克难推动棚户区改造,在城市中心地带“动手术”;举全区之力解决拆迁遗留问题,经过2个月集中攻坚,实现韩山拆迁扫尾全面“清零”,目前正在推进全区16个、涉拆23万平方米的拆迁扫尾工作。

该区加快工程项目实施进度,统筹推进道路畅通、公共设施等5大类86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元二小南侧路、矿山路二小西侧路等8条道路建设按计划推进,嘉美路建成市区最美景观路。雨润、姚庄、王新庄、云泉佳苑等定销房建设完成序时进度。14个农贸市场全面改造提升,标准化农贸市场达标率95%,城区功能日趋完善,城区品质逐步提升。

激发新动能扩大“朋友圈”

以改革开放撬动全局发展

在以徐州软件园为核心的淮海科技城探索推行中关村“1+6”政策体系,补齐科技政策发展短板;创新实施“3.0版”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推广“煤改电”集中供暖;创新采取政府自建、租购并举、移交配建、提档升级多种办法,年内建设、提升5所公办幼儿园……今年以来,泉山区自主改革创新取得很大实效,分两批次实施了31项区级改革创新项目。该区还在全市率先建立街道环保办,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基层无人抓环保的问题;首推“一书三案” 环保问题销号式管理模式,率先完成重点行业环保技术升级改造。

重点改革试点有效推进,全区承接上级改革事项25个,落实率100%。其中,“放管服”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9项省级、市级重点改革项目顺利推进,在市级重点改革任务专项督察中,该区综合评估等次位列全市第一。国家级、省级改革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泉山九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项目新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5278万元,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省医养结合试点持续推进,10月下旬矿大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10月15日上午,伴随着清脆的汽笛声,徐州中欧班列45车集装箱从铁路铜山货场缓缓驶出,这是徐州中欧班列开行的第100列,标志着徐州中欧班列逐渐成为淮海经济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铁路运输动脉。

今年以来,泉山对外开放实现积极进展,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加快建设,中欧班列稳定运行达100列。徐州“外贸港”“无水港”项目按计划推进,辖区徐矿集团、管道二公司、中煤五建分别在孟加拉、土耳其、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合作项目。外资外贸平稳发展,预计全年实际到账注册外资8002万美元,进出口总额31亿元,均超额完成市定任务。

注入创新因子

汇聚澎湃力量

创新,是泉山转型发展的主引擎。从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到社会治理创新,在泉山,创新的模式不断涌现,汇聚成推动泉山高质量发展澎湃力量。

以往居民想要到社区居委会办理医保业务,却赶上负责医保业务的工作人员有事外出,难免就要多跑几趟。如今,这个困扰居民的“烦心事”在泉山区找到了解决办法。

从去年开始,泉山在全市率先推行“全科社工”,在全区27个社区试点“全科社工”服务模式。随着“全科社工”的上岗,每一名社区工作人员都能对各个条线的业务工作熟练掌握,只要一人在岗,所有业务都能受理。

该区规范社区工作准入事项65项,“窗口”工作人员从原来的1040人减至354人,减出人员全部下沉网格、充实一线,基本形成了“一人多岗、一专多能、一窗办理、全科服务”的社区工作模式。

实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是泉山区全方位、全过程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着力解决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条线分散、效率不高的体制弊端的一个缩影。

为了把更多的方便让给企业和群众,该区在政务服务领域推行“全科政务”。整合11个部门268个服务事项,设立17个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该区“3550”改革工作位列主城区前列。

此外,该区还在金融服务领域建立合作担保机制,加强政银企合作,区政府与新盛公司合作成立徐州淮海科技担保有限公司,与6家银行合作建立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定期举办政银担企对接会,已帮助100余家中小企业融资2.6亿元,协助21家企业获批贷款1265万元。同时创新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企业发展资金池”,对国家、省、市资金支持的项目先行兑付资金1000万元,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组建运行城区首家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对接技术。

在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方面,该区在全区机关选派121名科级正职干部担任社区“第一书记”,推行“5.5工作法”,每个周末至少抽出半天时间深入社区开展调研、参与活动、解决问题。10月份以来,社区“第一书记”参与社区政策宣传、法律咨询、民事调解等活动200余场次,排查、上报和解决具体问题748件。

释放发展红利

算好百姓“幸福账”

走进煤建北村小区,粉刷一新的居民楼外墙,宽敞整洁的柏油路面,整齐划一的绿色垃圾箱便映入眼帘,很难相信这是个已有50年历史的老小区。

为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泉山区采用了“政府+市场”的方式,以区房产服务中心下属三级资质的泉房物业公司为载体,搭建区级物业服务总公司平台,统一在辖区内11个街道办事处设立分公司。首批33个老旧小区被确定为统一管理试点,各分公司为小区统一配置了100名保安、47名保洁人员以及水电设备维修和绿化养护等综合服务队。

近年来,泉山区一直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纳入全区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投入大量资金。经过多方支持配合和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全区232个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投入资金约3.2亿元,涉及居民楼2903栋、建筑面积954.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5.9万人。今年正在推进38个小区的整治改造,改善设施、整修道路、规范绿化,进一步完善区、街物业公司服务模式,努力让居民住得安心放心舒心。

该区以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为主抓手,全年政府投资216.11亿元,全力办好六大类64件民生实事。全面加强涉农社区公共空间治理,针对全区36个涉农社区,开展河道公共空间治理、社区内部公共空间治理、侵占集体资产资源问题治理和不规范经济合同治理,维护公共利益。

持续改善民生民计,该区不断加大政府对就业、教育、医疗、安全等重要领域建设的扶持力度。区设立1000万元大病医疗救助基金、400万元薄弱涉农社区建设扶持资金、100万元失地居民就业培训资金,全方位开展“返乡创业就业计划”,出台扶持居民增收政策等。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省教育现代化创建达标率100%;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建立信访问题第三方化解机制,强化扫黑除恶、平安法治建设,全区信访总量下降60%以上,公众安全感达到98%。

产业强、创新多、生态美、百姓乐……打开泉山的发展画卷,呈现出一幅幅奋勇争先、生态宜居、幸福祥和的和谐画卷。在不远的将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美好愿景定能成为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