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江苏徐州:“土产业”闯出大名堂,撑起乡村振兴“顶梁柱”

2022-03-29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孟祥
2022-03-29  中国徐州网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在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江苏徐州乡村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小龙虾铺就致富路、小草莓变成“金蛋蛋”、万亩藕塘成就乡村旅游……小乡村藏着大产业,这些特色产业成功的背后,无一不是依靠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拧成一股劲,合力让一个个“土产业”闯出了大名堂,撑起乡村振兴“顶梁柱”。


近年来,江苏徐州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夯实粮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新业态、创新经营体系,乡村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乡村更美、产业更旺、农民更富。202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297.3亿元和783.7亿元,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列入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个数252个,完成年度投资270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均居全省第一。

特色化

富裕路越走越宽

徐州广袤田野上,稻香鱼肥、瓜果飘香,一张张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笑脸、一个个产业火热发展的场景,彰显着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劲动能。一项项好政策落地生根,一个个产业拔节生长,乡村振兴的壮丽图景越来越美。近年来,徐州多地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产业兴旺,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前提。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近年来,徐州乡村产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尤其是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农民致富有新招。

3月17日一大早,郑计廷就来到自家的草莓大棚内,“现在正是草莓第二茬果上市的季节,每天都要来看看草莓长势和果实成熟度,好及时采摘出售。”郑计廷是贾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郑庄村草莓种植户,已经有13年的草莓种植经验了。郑计廷一家4口都从事草莓产业,每年的收入能达到20万元左右,置办了房子、车子,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目前,贾汪区郑庄村已建成设施草莓大棚3000余亩,每亩产量在3000公斤以上,每亩均经济效益达3万元。由于草莓富民产业特色突出,近日,郑庄村还被评为全省“共同富裕 百村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在徐州邳州市岔河镇马庄村的一处蔬菜大棚里,温暖如春,一颗颗红色的小番茄好像一盏盏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煞是好看。种植大户韩洪超喜出望外,“今年小番茄价格大涨,每斤能卖到8元钱。”记者给他算了一笔账,一亩能产6000斤小番茄,他家有3亩设施大棚,仅仅是小番茄的收入就14万多元。韩洪超指着隔壁的大棚告诉记者,小番茄能卖到5月份,隔壁大棚里的甜瓜4月份就能接茬上市了。

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邳州岔河镇按照‘政府搭台、大户带头、小户创业’的思路,兴建4000亩设施大棚,种植黄瓜、草莓、甜瓜、辣椒等经济作物,带动就业2500人。”岔河镇人大主席郭帅介绍。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产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丰富了市场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从“吃饱”到“吃好”的新需求,另一方面,农民种植出来的特色好产品也卖上了好价格,致富路越走越宽。

新业态

发掘农村新价值

在希望的田野上,发展新行业新业态,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已成为新风尚。

在江苏徐州经开区徐庄镇王楼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平整方正,机耕道路笔直延伸,大小沟渠纵横交错。“作为徐庄镇的首个规模化数字农业产业园,我们园区的5G高清摄像头、总监控室、微型气象站等设备已安装到位,科技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徐州王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难掩自豪。


在徐州新沂瓦窑镇沪千人造板有限公司,厂房内一片繁忙的景象,大型货车排着队出货。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方祖鸿告诉记者,从大年初八开始,公司就满负荷运转。

据介绍,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改造装修标准厂房10000平方米,引进德国全自动智能饰面板压贴生产线。项目完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万立方米饰面板生产能力,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新增税收700万元。产品主要供应TATA、欧派、金牌、索菲亚等国内知名企业,项目的投产运营进一步延伸了沪千产业链,为当地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企业的落户不仅能提高税收,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老百姓家门口就业。”瓦窑镇镇长刘虎告诉记者,瓦窑镇将瞄准“新沂工业第一镇”的奋斗目标,在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中,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从农民到工人的身份变迁。

这边,农村发展充分依托乡村资源,发掘农村新功能新价值;那边,园区变公园,乡村变景区,农民致富实现更多途径,农业功能更加多元化。     走进铜山区房村镇李庄村,农民张现敏回忆起每年7月份黄河故道万亩浅水藕开花时的盛况,喜笑颜开,“一色荷花三十里,满处清香,白鹭、彩鹬飞翔,美得很哩!”

“不光养眼更鼓了钱袋子!”张现敏说,他种植的200亩浅水藕平均亩产2800多斤,一亩地能卖6000多元,现在全村种植达2500亩,老百姓家家都抱上了“金娃娃”。

“农旅融合发展是铜山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铜山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副科长邵帅说,在万亩浅水藕种植核心区,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占地数百亩的湿地公园芙蓉园,亭榭相连,桥廊回旋,150多种荷花争奇斗艳,成为徐州周边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由此带动农民发展农家乐、采莲、垂钓、儿童游乐设施等,增加了收入。

农家乐、乡村民宿……乡村旅游业态更加丰富。2021年,徐州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1个,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创建市级特色田园乡村30个,7个美丽田园乡村示范带初步形成

经营化

小农户融入新轨道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在徐州睢宁县李集镇徐厂村800多平方米的大棚里,60头牛或坐或卧等待“开饭”。这些西门塔尔肉牛已经长到接近500公斤,等到8月出栏时,能长到750公斤。村党支部书记邵允品告诉记者,去年徐厂村集体合作社通过养牛,村集体经济增收五六十万元,今年收益会比去年更高。在沛县湖西农场的一块块虾塘里,大闸村村民宋守业登上小船给小龙虾投食,在沛县胡寨镇、湖西农场,像宋守业这样的养虾大户有300多人,采用稻虾综合种养的面积达15000亩。


徐州沛县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做足农业经济水文章,2015年,在湖西农场试验稻虾综合种养,2017年,向沿湖杨屯、大屯、胡寨等地推广。如今,小龙虾养殖成了这些地区富民增收的大产业,面积达30800亩。

“一亩地能产200多斤虾,每斤虾卖25元,可收入5000元,去掉一半成本,可创造2000多元的利润,1000亩地一茬小龙虾就能获得200多万元纯利润。”负责农业农村工作的胡寨镇人大主席孙晓晴说,这还不包括稻米和莲藕创造的价值。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我们只有围绕产业发展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产业才能不断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充沛的动力源泉。

记者 林雪 李梦虎 蒋新会 刘作霖 季芳 骆耀明 胡明慧

编辑:孟祥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