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江苏徐州:告别“千村一面”,看“百花齐放”的乡村振兴图景

2022-03-1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2-03-1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李悦悦 吴桢

2022年全国两会,“乡村振兴”成为高频词,代表、委员们纷纷热议和关注。

但需要关注的是,在广大农村,村与村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什么样的振兴模式,可以将不同资源、区位、特产等特性转化为振兴、发展的共性?

答案就是个性化。

那么,徐州市的个性化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怎么样?为乡村带来了哪些活力?为您一一解读。

“瓶瓶罐罐”唱响乡村振兴曲

要说徐州的玻璃产业,几乎没人不知道五段镇后六段村的。在天猫、京东之类的电商平台上买的玻璃杯、调料罐这些玻璃制品,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村生产加工出售的。现在五段镇后六段村有20多个品类、3万多款玻璃瓶在平台上卖。

电商是五段镇后六段村的“致富经”。自打发展电商以来,五段镇后六段村已经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淘宝村”,再也不是以前那种“要啥啥没有”的样子了。

过去,五段镇后六段村是典型农业村,村里没有厂子,也没有企业,全670户、3000余名村民,只有2800多亩土地,平均下来一人一亩都不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20字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头一个就提到了“产业兴旺”!后六段村两委让有经验的人带带其他村民,由能人牵头负责,成立了村电子商务办公室,邀请做电商的专家来给村民培训、建平台,帮村民申请贷款,帮村民把“生意”干起来。

现在后六段村电商有300多户,1000多人,注册公司有150多家。2018年,后六段村营销额是2000多万,2021年的营销额有4个亿!

下一步,后六段村希望把电商发展得更好,完善提升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玻璃制品越来越“高端时髦”。


“能人”领头走上致富路

桑葚大家肯定都吃过,但是大家喝过桑葚酒、吃过桑葚干么?这些呀,都是铜山区夏湖村的特产,出自夏湖桑果园。

一直以来,夏湖村都是以蚕桑产业为主,早在几年前,蚕桑种植面积就达到了2300多亩。但是蚕桑产业的发展单一,就是养蚕和种桑,没有其他产业产品、收入方式。

2019年的时候,徐州市下发了《关于实施“三乡工程”鼓励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见》,随后铜山区也下发了相关文件,同样提到了要将土地交给乡村能人,让能人带动村民致富。通过能人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发展致富,不仅能给村民们带个头、打个样,还能帮村民解决不少生产、经营上的困难,一举两得!

张朝丰是第一个积极响应夏湖村号召的“能人”。回来后,张朝丰从桑果种植开始做起,创建了农场。农场建设初期,他从农户手里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种植了桑果、无花果、火龙果、树莓、蓝莓、石榴等多个品种的水果,毫不夸张地说,夏湖桑果园现在一年四季都瓜果飘香。除了种植,果园的功能也特别丰富,比如可以水果采摘、休闲娱乐、科普教研、农耕体验。为了在市场上站得稳脚跟、提高竞争力、把品牌做大,桑果园还开发了桑果酒、桑叶茶、蚕蛹食品等很多新产品,可以说是实现了一二三产业链的高度融合,给夏湖村产业发展打了个好样板。

现在,很多游客都喜欢来果园玩,而且人数也在不断增长。2021年,果园接待人次突破了8万人。今年1月份以来,果园接待游客已经达到了3万人次,和2020年一年的接待人次持平,2020年果园实现产值200多万元,今年数据肯定更喜人。

在张朝丰的带动下,村民发展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周边不少农户也开始种植桑果,现在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300亩。近几年,夏湖村新增了100亩石榴园、3家农家乐,以前产业单一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每当村民种植或者销售遇到难题时,张朝丰也会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就在今年2月,张朝丰被评为了铜山区“十佳返乡能人”。

在看到“能人还巢”为村里带来的发展之后,也更坚信要走好能人发展这个路子,继续招引更多能人来夏湖村,让这些“领头雁”带着村民们一起大步向前迈!


“酸酸甜甜”让日子更美好

又到了吃草莓的季节,郑庄村的草莓产业又迎来了“旺季”。草莓是郑庄村的“甜蜜事业”,因为这个“事业”让郑庄村的村民日子越来越甜,越来越红火!

在做草莓产业之前,郑庄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全靠种水稻、小麦和大蒜这些传统作物。2017年,村两委听说了耿集办事处要大力扶持推广种植草莓的消息,于是,党员干部自己带头,给大家伙“试试水”,组织党员干部,开始手把手地教村民种。

郑庄村的草莓产业逐渐“升级”了,还包括草莓加工、销售、物流等。经过这几年发展,郑庄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草莓村”。村里种了大约2000亩草莓,全村的4100名村民,从事草莓产业的占了一半。

郑庄村还有个特别明显的变化:村里的产业发展好了之后,不少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村工作了,大家伙儿都一门心思扑在草莓上,夜里一两点起来收草莓,四五点发货到全国各地,村里见不到闲人。

现在,郑庄村计划着把整个草莓产业链都“收入囊中”,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让草莓产业更“多功能”,不仅能富民,也能强村。

前不久,郑庄村获评全省“共同富裕 百村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记者手记

再见,千村一面

近年来,徐州“三农”工作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农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变化。在采访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慨着乡村的变化之大、发展之快。一颗草莓、一块玻璃、一片果园,郑庄村、后六段村、夏湖村因特色产业、电商和能人的带动,描绘出了富民兴村的乡村画卷。

这些只是徐州大地上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放眼全市,每个乡村都在找准各自的先天优势、产业基础、地理区位、生活方式等因素,因地制宜谋发展,走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虽然致富路径不同,但村民对富裕的期待、村两委对于乡村振兴的谋划是相同的。这些让群众成为农村发展的主人公,通过勤劳的付出、创新的实践,不断将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让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齐头并进”。

俯瞰彭城大地,马庄村的香包产业、姚庄村的银杏产业、臧圩村的盆景产业……个性化的致富路,告别了“千村一面”的困局,为这台“振兴”好戏奏响了“变奏曲”。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