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经济薄弱村的蝶变之路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丁僮
今年以来,铜山区把“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区镇村三级“书记项目”,出台鼓励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12条措施,全力打好经济薄弱村提升这场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区有54个经济薄弱村收入超过了30万元、薄弱村占比降到了7%以下,一批薄弱村发生了美丽蝶变。
加强队伍建设,育强“领头羊”。铜山区先后对20个经济薄弱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着力选优配强“发展领头雁”。刘集镇刘集村自2023年调整村书记以来,村集体经济从3年前的不足30万元,增长至去年的50余万元,再到今年冲刺100万元大关,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实现华丽蝶变。
铜山区构建区镇联动、分级负责、分层分类的培训机制,区级每季度常态化开展“百千万”等系列集中培训。棠张镇每周组织1名村书记登上“解忧讲堂”围绕村集体经济增收理思路、讲方法、定目标,有效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伊庄镇举办培训班5期,组织镇村干部赴苏南发达地区开展乡村振兴培训。柳泉镇组织村书记开展北村村水产养殖、八丁村电商产业发展、王林村稻虾混养等外出学习考察11场次,累计开展村干部实训、家庭农场培育、职业农民培训等12场次,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房村镇5名金融村官指导各村开展各类金融活动,为村集体提供农业贷款超过1000万元;八王村第一书记联合后方帮扶单位为村里购买冷藏运输车解决大棚蔬菜运输不畅问题,并带队营销富硒甜瓜3000余斤,为村集体营收近3万元。铜山区面向省定经济薄弱村选派了由72名金融村官、31名科技顾问和104名富民助理组成的“兴村工作队”,还向每村选派了1名驻村第一书记。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茅村镇檀山村探索实施“电商+”战略,投资25万元打造农业电商实训中心,定期开展交流培训活动孵化电商人才,并依托电商流量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推出“领养制”共享菜园86个,打造民宿25间,截至目前,共计直播80多场次,总销售额300余万元,培育直播村民5人,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30万余元。铜山区组织72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137个2023年度经营性收入低于50万元的村“一村一策”逐村研究制定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工作方案,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铜山区深化“党支部+党员+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注册创办合作社、创新开展支部领办集体产业、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等方式,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郑集镇尤楼村蔬菜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市场”发展模式,牵头13家家庭农场成立蔬菜发展联盟,牵头流转土地500亩,探索蔬菜股田经营,建设育苗基地,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重振郑集“三宝”往日辉煌。
张集镇坚持村企联建、村村联合,城头村和吾爱农场结对共建,出资200万元入股企业发展,每年分红20%,为吾爱农场输送工人约50人次,村民年收入人均增加3万元。梁堂村和水口村携手合作,立足自身文旅优势,发挥向日葵花海、古村记忆、垂钓经济等游客打卡资源,串珠成链凝聚人气,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深入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铜山区围绕“收得彻底、治得有序、管得精准、用得高效”目标,将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盘活集体资源资产与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党建+股田制”“小田并大田”“三资”清查等有益探索,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何桥镇付村村、叶庄村探索建立支部联合“股田制”,叶庄村以土地入股经营的方式入股付村村瓜蒌籽产业,每年按照入股成本的10%作为收益分红,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8.4万元。单集镇大曹庄村通过“小田并大田”,整合100余亩土地,发展特色菌类种植和蚂蟥、鱼虾类养殖产业,年收益达10万元。近年来,铜山区坚持做大做强“党建+股田制”品牌,发展“股田村”150个,经营土地面积约11万亩,村集体年收入10万至30万元不等;通过“三资”清查,回收资金4600万元,整改资产问题178个,回收资产价值185万元,整改资源问题230个,回收违规处置资源2900亩,整改不规范合同310个。
“为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我区正联合徐州邮储银行,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试点打造集金融、政务、民生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驿站’,为村民提供账户查询、业务咨询办理、金融知识普及等多项便民服务。”区委组织部业务科室负责人表示。铜山区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出台村党群服务中心整体功能优化提升10条重点措施,围绕富民增收主题,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产业论坛等一系列“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特色服务,让“红色阵地”变成惠民富民的“红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