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守护候鸟迁徙“生命线”,构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生态美景
本报记者 吴云
深秋时节,候鸟南归。10月是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徐州野鸟会和江苏师范大学于10月24日发起“徐州城市公园鸟类同步调查”活动,为后续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鸟类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类群。近年来,徐州不断加大鸟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力度,守护候鸟迁徙“生命线”,让更多的翅膀在蓝天下自由翱翔。
推进智慧监测
用AI给鸟儿“点名”
今年8月至9月,利用布设在铜山区徐庄镇野外的便携式录音笔和红外相机,徐州野鸟会成员发现了一雌一雄两只棕三趾鹑。根据相关文献和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数据,确定为江苏省鸟类新记录,且进一步拓宽了该鸟种的分布北限。这一发现在省内引起轰动。
今年春天路过徐州的白头雁
棕三趾鹑极为机警,水晶等几位野鸟会成员先是录到了声音,后来几次前往调查,甚至启动了夜观,只找到了棕三趾鹑留下的羽毛和沙浴坑。如果不是红外相机助力,很难找到棕三趾鹑的身影。
与人口普查工作类似,鸟类监测调查相当于“鸟口普查”。传统的鸟类监测调查大多采用“人工+观测设备”的方式,耗费人力的同时,很难做到精确。
去年底至今年初,江苏省徐州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了一次初步的“鸟口普查”,在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监测到近70只青头潜鸭种群,是该湿地公园有记录以来的最大种群,数量超过全球青头潜鸭种群个体的1%,符合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关于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
“为了更为精准地记录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野生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我们联合公园安装了AI鸟类智能识别设备,目前正在调试中。”徐州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监测科科长曹恩伟告诉记者,有了AI设备,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给鸟类“点名”。
统计数据显示,邳州2023年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6种、江苏省级重点保护鸟类45种。为记录更多生态美景,邳州市今年夏天在黄墩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正式启动野生动物(鸟类)智慧监测工程,架设了10路高清摄像头,结合GPU识别服务器、数据及应用服务器及5G网络传输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构建起一个完整的AI生物多样性自动监测系统。
徐州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属于暖温带,正常情况下夏候鸟比例应该大于冬候鸟,但监测结果显示,徐州冬季和春季鸟种数量要大于秋季和夏季。徐州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吴涛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夏季炎热多雨,林木和灌木生长茂盛,观测相对困难,有了红外摄像机和AI智能识别系统的智慧支撑,徐州鸟类观测记录将会明显提升。
一群普通鸬鹚从徐州上空飞过
构建生态通道
让人鸟和谐共生
最近,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发布2024年江苏省“生态岛”试验区项目入库名单,贾汪大洞山“生态岛”试验区作为二级建设等级项目被纳入。
去年4月,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启动贾汪大洞山、铜山圣人窝、新沂马陵山、丰县大沙河4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计划,提升自然地理单元的系统性和连通性,建立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态通道,形成生态岛链。目前,新沂马陵山和贾汪大洞山生态岛项目正在紧张实施中。
维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和改善它们的生存环境。
徐州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在这条通道上,徐州划定了794.8984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64个、1722.31平方公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建设了4级、5类、25处自然保护地,面积达73633.25公顷。
在沛县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南侧,2000多棵两米多高的中山杉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这里是省级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动植物生境恢复项目,正在打造一个百鸟欢啼的林鸟栖息地,与20公里外的栖山坑小微湿地实现系统连通,构建鸟类迁徙生态廊道。
林木覆盖率达31.58%,为鸟儿提供生态廊道、栖息地和取食地;采煤塌陷区上建成了4个国家湿地公园,为水域湿地鸟类营造更好的栖息繁衍区域。徐州用不断变好的自然地貌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候鸟和旅鸟驻足。
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观测到鸟类253种,占全省53.3%。今年又有白额雁、雕鸮等珍稀鸟类“上新”。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下个月底将实现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全覆盖,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
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化的进程与多样性保护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适宜鸟类生存的生境愈加破碎化。如何在城市构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成为徐州新的研究课题。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