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江苏邳州:探索做好“土”文章,走出富民强村“新”路径

2024-10-18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李璐
2024-10-18  中国徐州网
田畴沃野,果农熟练地采摘成熟的果蔬;村企车间,村民们在家门口用行动编织致富梦想。农家院落,干净整洁,一步一变,一户一景……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中,江苏省邳州市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做好“土”文章,走出富民强村“新路径”。

一粒米蹚出新“稻路”

邢楼镇东庄村耕地面积3750亩,过去村集体经营收入较少。为改变这一现状,村里借着“小田变大田”的政策东风,探索“一户一块田、一组一块田”模式,村集体规模经营水稻、小麦1000多亩,并与企业合作,实行订单种植。今年,水稻长势良好,眼下已经开镰收割,多台收割机在稻田内热火朝天地作业。

邢楼镇东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伟说:“村里拿出近20万元,硬化农事服务中心地坪约2000平方米,方便晾晒小麦和水稻。”

在“种好地”基础上,东庄村建成1300平方米的粮仓和540平方米的稻米加工厂等,购入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通过提供从耕种到销售全方位服务,增加村集体经营收入。

李伟介绍:“我们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为大户和农户提供农事服务,可增加集体收入近4万元。”

一块土地生“多桶金”

为了让黄土地变成“金土地”,今年初,东庄村还采取“集体+种植大户”的联营模式,实行瓜蒌和毛豆套作种植,面积达200亩。如今,在种植基地,瓜蒌藤蔓相互缠绕,硕大饱满的瓜蒌吊挂在蔓条上。

李伟说:“一亩地人工费需要1000元。今年,除去全部开支,可为村集体带来10万多元的收入。”在瓜蒌毛豆套作种植基地边,村里还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养殖小尾寒羊、黑头羊等,增加村集体收入。村集体有收益,村民也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村民李庆仁把6亩土地流转给村里后,在养殖厂和种植基地做零工,他说:“一年土地租金能收入5000元,我给村里养羊、在水稻地浇水,一个月还能挣1800元。”

2023年,邢楼镇东庄村集体纯收入135万元,从经济薄弱村跨入经济强村之列。同样在土地上经营擘画的鲜活例子还有很多。其中,八义集镇仙庄村利用地理优势,规模经营土地350亩,种植优质水果同时,林下套种山芋、青毛豆等作物,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

八义集镇仙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宝说:“2023年,我们村集体收入约50万元。今年整治出来土地180亩,以860元一亩的价格发包,收入用于村庄修路。”

“一村一品”遍地开花

每一寸土地都是丰收的沃土,邳州市各村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寸土”生“寸金”。

围绕“花果飘香”农业发展定位,八路镇葡萄种植面积突破4000亩;四户镇种植秋月梨2100多亩,每年累计带动用工量20000人次,带动群众人均增收1700多元……

一直以来,邳州市积极做活土地文章,扎实做好公共空间治理,全方位破解“地由谁来种”“怎样种好地”等系列问题。今年,邳州市全域推广“小田变大田”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农业现代化阔步向前的进程中,不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八路镇政法委员王帅表示:“我们积极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加大土地规模经营力度,实行村集体增收项目‘一村一策’,打造14个村级自营项目清单,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

戴庄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康力说:“我们以公共空间治理、图码管控、‘小田变大田’、村企联建等工作为抓手,充分挖掘乡村发展潜力,以依西村贝贝南瓜为依托,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生动局面,多形式、多渠道解锁富民强村新动能。”

文字:林琳

编辑:李璐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