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蓬勃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金秋十月,秋收秋种的同时,一大批“土特产”也到了集中成熟的时候。各地从基础设施、金融等多方发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央视网)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做好“土特产”文章,有利于推动建设农业强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乡土产品驶上产业化的快车道,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土特产”这3个字,首先意味着要依托本地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也就是立足实际、发挥特色。沛县敬安镇唐楼村依托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产业基础的先天优势,大力发展辣椒制种,村里九成以上的农户依靠辣椒制种实现致富;武夷山市星村镇依托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优势,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在全域建成生态茶园、实现茶产业绿色发展……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上高质量发展快速路。
镇江市高效农业“唱主角”,草莓串起致富梦;徐州马庄用产业念好“发家致富经”,实现“小小香包富了一方百姓”;安徽池州让“小木耳”扎下了“致富根”;山东枣庄因“一颗颗大红石榴”让农民搭上致富快车……近年来,各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规模越做越大。“土特产”为百姓打开了“致富门”,绘就了乡村振兴好“丰”景。
做好“土特产”文章必须坚持融合化思路。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通过“非遗+产业”“非遗+旅游”等模式,推动以非遗手工作坊为代表的庭院经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掌岗图村把草原传统美食“咸奶茶”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2021年创办了奶茶厂,经过3年多的发展,奶茶销量一路攀升,产品也从过去的单一奶茶发展成奶茶、肉粥、奶片、乳味饮料等6大品类、21款产品……各地着力写好“土特产”文章,让特色产业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群众要致富,产业是支柱。”各地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挖掘“土特产”潜力,激发“土特产”活水源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竭力量。(于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