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始终绷紧“安全弦”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2024-10-1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哈晓蕊
2024-10-1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强法治 保供给 护粮安”。今年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主题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10月14日人民日报)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1979年11月,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以期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并呼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多样、营养、经济实惠、安全且可持续的食物。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中国14亿多人口的饭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粮食产量仅为2000多亿斤。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实施,我国粮食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到1996年首次突破10000亿斤大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带领亿万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可以说,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在此情形下,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依靠自己力量端牢中国饭碗。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国家粮食安全了,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才有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种粮农民收益保障、主产区利益补偿、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粮食和食物节约等方面,对健全保障粮食安全的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为新时期深化粮食行业改革、完善粮食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指明了方向。坚持产量产能、数量质量、生产生态一起抓,不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确保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必将推动我国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