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粮仓”再创佳绩 彭城大地绽“薯”光
本报记者 梁梦雨
秋分时节,大地飞歌,一粒粒稻穗笑弯了腰,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在徐州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幅农事繁忙、丰收在望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作为“淮海粮仓”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徐州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夯实产业之基,拓展共富之路。2023年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总产量突破101亿斤。今年,徐州农业发展再创佳绩,夏粮生产实现“三增”目标。
世界甘薯看中国,中国甘薯看徐州。在新沂市阿湖镇甘薯种植基地,挖薯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个个红薯红润鲜亮,十分喜人。
甘薯种植大户、新沂市盛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龙正带领村民有条不紊地捡拾、分类、装筐。今年他的基地扩大到2600余亩,亩产达7000到8000斤,亩产纯收入达3000到5000元。“行情好的时候,一年能挣700万元左右。”张海龙笑着说。
种植一片甘薯,发展一个产业,链接一批农户,富裕一方百姓。在张海龙的带动下,岭东村、黑埠村、雷庄村、周庄村等周边村民种植甘薯10000亩,解决200多人就业,让村民们的日子愈发红火。
甘薯的丰收离不开优质种苗的选择。作为我国甘薯种苗繁育的重要基地,徐州市农科院自主培育优质甘薯品种超60个,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徐州市农科院将继续增产和提质“两手抓”,让良法与良种配套、农机与农艺融合,实现产量、品质和效益最大化,推动甘薯产业现代化。
甘薯叶走进超市,彩叶甘薯美化街道,为宠物食品提供原料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徐州积极研发优质甘薯品种,不断延伸产业链,销售网络覆盖江苏、浙江、上海、香港等地,并出口至印度等国家。
2022年,“一带一路”国际甘薯产业科技创新院在徐州揭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得以共享“中国成果”。
9月9日至12日,徐州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强在埃及扎加齐克大学进行甘薯种植技术交流,助力世界甘薯产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未来将育种水平从1.0提高到2.0,甚至变成4.0,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有所作为,让更多中国好种子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李强满怀信心地说。
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州甘薯产业正焕发新生,照亮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编辑 鲍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