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看项目 比特色 寻赛道

2024-09-2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4-09-2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徐梦婷 刘玉慧

初秋的徐州,暑气方消,秋叶刚染,景色分明如画。

9月19日,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推进暨重大产业项目观摩点评会召开。市委书记宋乐伟一行走进泉山区(港务区)、鼓楼区、云龙区等地,看项目、比特色、寻赛道,检阅项目建设的最新成果,倾听产业发展的拔节之音。

城区经济 集聚新活力

城中看产业,处处涌生机。

此次观摩的项目集中在主城区,涵盖了都市工业、智能制造、半导体、医药健康等多个领域,这些引领带动能力强、“含新量”高的项目成为支撑主城区发展的强引擎、活力源。

伴随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城区经济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作为中心城市发展基石,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承担着提升城市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支撑的重任。

为什么是主城区?

从功能定位来看,主城区是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区,主城区经济发展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至关重要。

锚定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建设目标,依托主城区既有资源环境和功能载体,鼓楼区主要是有效盘活工业腾退土地等存量资源,重点打造北部产业高地;云龙区主要做好新老城区发展衔接,重点打造新城区高端商务活力区;泉山区(港务区)重点抓好功能平台载体提质增效,强化泉山经开区和淮海国际陆港联动发展。

双轮驱动 孕育新优势

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发展空间腾挪有限,一个个螺蛳壳里怎么做道场?

徐州给出的答案是:坚持现代服务业与都市型工业“双轮驱动”。

去年12月,徐州出台的《加快主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根据各区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依托现有成熟载体,聚焦“微笑曲线”两端,重点围绕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高、集约水平高、融合互补强、就业吸纳强的实体经济领域,打造适度错位、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都市产业矩阵,避免同质化发展。

“双轮驱动”中,都市型工业占据主位。选择在主城区楼宇内发展占地少、效益好的工业,引进技术密集型企业,可以有效遏制主城区工业“空心化”,快速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主城区产业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因地制宜求“新”,才能借势登高焕发动能。

深入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主城区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聚焦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领域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同时整体推进16个总部型、创新型、生产型产业社区建设,加快都市型工业规模扩大、质态提升,以双轮驱动拓展城区经济成长新空间。

环境支撑 厚植新沃土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推动城区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支撑。

纵览此次观摩的项目,江苏淮海科技城·科创总部基地自5月运营以来,已吸引淮海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全国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员认定中心等6家行业头部企业入驻;鼓楼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基地已吸引维音(中国)淮海经济区总部、华大基因区域运营总部、百度推广地区运营总部(网博)、广汽集团出行服务数据运营中心等企业落户……

这些“凤凰”为何纷纷青睐徐州?答案显而易见——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催生了最暖的政策、最优的服务、最大的诚意。

新设企业业务办理时限缩短到0.5天;营业执照和行政许可能够一次申请、并联审批……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为项目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服务。在徐州,一项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活力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体验到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水平。

产业发展的快慢,既取决于发展环境优劣,也与聚集的资源要素多寡密不可分。从资金到土地再到人才,要创新观念、思路和方法,更大力度汇聚资源要素,全方位提升要素保障能力,让发展效应不断叠加,不断增强对重大项目的吸引力、竞争力、承载力,推动城区经济提质增效。

方向既明,行动必速。只要找到生长的密钥,不断培厚发展的沃土,城区经济定能“满架蔷薇一院香”。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