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让“非遗传承”在新时代“发光发亮”

2024-09-20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鲍彤
2024-09-20  中国徐州网

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的伟大沉淀,它承载了属于56个民族记忆和情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也是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底蕴之一。

近年来,在我国诸多非遗传承人的不断努力下,一大批面临着失传困境的非遗项目与热爱非遗的新生代年轻人“双向奔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苏绣是传承于我国江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悠久的历史、精美的作品闻名于世。为了让苏绣传承下去,在新生代更好地“发光发亮”,诸多苏绣大师开班授课,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绣娘”。苏州大学在2023年底成立了苏绣艺术研究院,推进非遗走进校园,推动苏绣走出国门,为当地传承和发扬、壮大苏绣文化和产业提供支撑。

泉州的南音,又称“弦管”,源于唐、成于宋,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同时也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为了让南音这一古老的音乐形式重换生机,泉州当地通过开展南音比赛、进校园活动等多种方式,多措并举激发新生代年轻人对于“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的热爱。近年来,南音频频出圈,先后登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文艺晚会、南音首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等诸多高级别舞台,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袅袅南音的大雅之乐。

四川成都充分发挥“非遗保护中心”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开展非遗课堂、非遗研学、非遗体验等多种方式,引导更多的新生代年轻人关注非遗、传承非遗。数据显示,截止今年8月份,成都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5个,省、市级非遗项目合计超过200个,全市开展的各类非遗课堂超过500个,涵盖了国家级的京剧、川剧、古琴,以及当地的银花丝制作、竹编、龙舞等。真正做到了“吸引年轻人、留住年轻人、让年轻人主动宣传非遗文化”。

守护非遗文化,让“非遗传承”在新时代“发光发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新生代年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些象征着文明与传承的基石,让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张逸飞)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