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引入『新』力量为民办实事

2024-09-1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9-1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刘作霖 通讯员 曹天驰 马骥

“感谢‘老谢讲事说理工作室’的调解,让我们两家间因砌墙产生的矛盾及时得到化解。”9月12日,在睢宁沙集镇老谢讲事说理工作室,前来送锦旗的仝圩村民仝某说。

仝圩村仝某与刘某是多年的老邻居,两家之间因砌墙产生了激烈矛盾。老谢讲事说理工作室负责人谢世仙得知此事后,与仝圩村党总支书记徐松一起,通过背对背了解、面对面劝解,让两家邻里实现手握手和解。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才能理顺社情民意,为民排忧解难,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睢宁县沙集镇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引入“新”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以中立角度化解邻里矛盾

“村里有什么不好调解的矛盾纠纷,我们都会到老谢讲事说理工作室商量解决办法,这里调解点子多,调解效率高。”丁陈村党总支书记刘兴利说。

今年4月份,丁陈村两位李姓村民因为“地界子”问题发生纠纷,一方觉得“地界子”发生了偏移,紧挨的一家占了他家的耕地;另一方不承认这种说法,说自己家的耕地也减少了。

老谢讲事说理工作室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联合丁陈村党总支书记刘兴利和该村村委会成员多次向纠纷双方了解情况,达成重新测量“地界子”的协议。

在丁陈村村委会成员、老谢讲事说理工作室工作人员、村民代表、纠纷双方现场见证下,沙集镇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现场对双方土地种植范围进行重新测量,通过拉直线划分、尺子丈量、用GPS定位等方式明晰地界,在双方土地之间重新划出土地界限,双方也达成一致意见,承诺夏季耕种时严格遵守地块边界不越界。

“矛盾调解工作千头万绪,老谢讲事说理工作室打破了地域的界限,镇辖区内不同村(社区)的群众都可以来这里申请调解,对于一些在本村(社区)内部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老谢讲事说理工作室可以发挥优势,以中立的角度化解矛盾。”睢宁县沙集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宣传委员曹天驰说。

在矛盾调解的实操中,一些矛盾往往千头万绪,过程和当事人相互关系比较复杂,是非曲直难以判断。谢世仙说,他在多年的调解中练就了一双“福尔摩斯”眼,善于把握矛盾重点,找准问题焦点,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解析症结,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纠纷矛盾。

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在矛盾调解中观察很重要,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察言观色,如果我们简单地说教,老话重提,可能会引发当事人的厌烦和抵触情绪,这就需要先观察双方的表情、动作、话语……”9月5日,在沙集镇政府会议室,一场《调解的方式方法及常见案件分析》 专题讲座正在进行,授课人是谢世仙,参与听课的听众来自沙集镇退休教师、网格员、老党员等。

类似这样“调解的方式方法”等专题讲座,沙集镇今年已经举行了十余场,一方面通过讲座提升网格员等调解能力,另一方面从中发现更多百姓“解忧人”,通过调解让矛盾在基层化解。

如今在沙集,“老谢”不仅是指今年58岁的谢世仙;“老谢”还代表一群人,是说话接地气又情理结合的百姓“解忧人”,能让矛盾在基层化解,处理起来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老谢”还是一种机制,沙集镇依托老谢讲事说理工作室相继打造了沙集村调解工作室等基层特色调解工作室,以热心调解工作的退休教师、网格员、老党员等十余名民间调解力量为依托,以法治为引领、人民调解为基础,全面搭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缓冲区”,成为沙集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又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沙集镇通过引入民间调解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0余起,涉及土地纠纷、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债权债务等矛盾,调解成功率达100%。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基层党组织引领下的‘大合唱’。”睢宁县沙集镇党委书记彭亮说,将在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从政府监管转向社会协同治理,多方倾听社会声音,群策群力积极寻求解决路径,不断创新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实现队伍多元化、调解专业化、服务便捷化,用心用情用力疏通群众心头之堵。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