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从“无废运河”看全国绿色治理:生态转型的创新探索与深层挑战

2024-09-12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哈晓蕊
2024-09-12  中国徐州网

近年来,“无废运河”建设作为绿色治理的创新模式在江苏省率先开展,不仅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还为全国的生态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各地在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特色,通过多样化的举措推动绿色转型,为全国各地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然而,绿色治理的推进并非一路坦途,在创新实践的背后,仍然面临技术、资金、政策协同和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的挑战。

江苏省的“无废运河”建设在多个城市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扬州以生态修复和文化融合为核心,打造大运河生态文明示范带,为城市增添了新的生态价值;无锡则通过建设绿色港口监管平台,实现港口管理的绿色化、智能化,成为全国绿色航运的样板;淮安聚焦“船港城”一体化治理,结合绿色航运与污染防治,有效提升了水质环境;徐州在治理采煤塌陷地的基础上,将老工业基地的绿色转型与“无废运河”建设相结合,展示了资源型城市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创新路径;宿迁通过固废污染治理和文旅产业发展,探索了“无废”理念在城市中的深度应用,将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这些实践表明,绿色治理需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创新和差异化的治理方式实现发展与生态的双赢。然而,面对全国生态治理的推进,资金和技术短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绿色转型的推进需要巨大的投入,尤其是在环保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新能源的推广方面,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这些费用往往成为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需要创新多元化的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项目,加大政策扶持,让更多地区能够跟上绿色发展的步伐。

全国范围内的绿色治理还需更强的政策协同和标准化管理。目前各地在推进过程中存在政策执行标准不一、措施难以联动等问题,导致治理成效不均衡。要实现更广泛的“无废”目标,国家层面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绿色治理标准和政策指引,并推动区域间的合作与经验共享,从而形成全国一体化的生态治理格局。

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公众参与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许多地方的环保项目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实际行动仍有待提升。绿色治理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政府和媒体应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创造更多公众参与环保的机会,让绿色理念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无废运河”建设展示了我国在绿色治理上的积极探索,但要实现全国范围的生态转型,仍需在技术、资金、政策和公众参与方面不断突破和完善。全国各地应以江苏等地方的实践为借鉴,因地制宜,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走出符合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进绿色治理,让中国的江河湖海更清澈,让城市和乡村更宜居,让绿色成为大地的底色,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生态家园。(王旭东)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