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立德树人】徐州八旬退休教授夫妻 5年捐出105万元资助187人次

2024-09-1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哈晓蕊
2024-09-1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四十个教师节,在徐州八旬退休教授夫妻5年捐款105万元,资助187人次,他们用全部的爱照亮了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在点滴中诠释何为“大先生”。前不久,他们当选第二季度助人为乐“中国好人”。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的故事。

“李明炜在中科院、傅文杰在清华大学、李泽群在山东大学……孩子们成长得很好,我们感到很欣慰。”80多岁的中国矿业大学退休教授李安昌、曹璎珞夫妇笑着说。

2019年底,他们捐款105万元设立中国矿业大学数学春晖励志奖学金。5年来,先后资助奖励学生187人次。前不久,李安昌、曹璎珞当选第二季度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夫妇俩对学生们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不止于此。满书柜的教学用书、泛黄的老照片、“徐州市优秀教育世家”的牌匾……走近他们,就能真正理解教育的意义。

捐出105万元资助187人次

李安昌、曹璎珞夫妇俩都是中国矿业大学退休教授,还住着上世纪90年代建的教职工住宅楼。

一进门,充满年代感的陈设扑面而来,每处细节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客厅桌案的玻璃下,一张张泛黄的师生合照勾勒出李安昌和曹璎珞乐教爱生、爱岗敬业的初心。

2019年底,李安昌、曹璎珞夫妇将多年积攒的工资共105万元捐赠给中国矿业大学设立奖学金,5年来已资助奖励学生187人次。

“我们希望退休后还能继续为矿大人才培养出一份力,帮助这些学生就像帮助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是两位老人对于捐款的直接回应。

二老对名利的淡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他们的求学之路关系密切。李安昌教授说,“初中毕业时,由于家庭困难,我选择了大同煤校中专,获得学校提供的全额助学金。一年后,因成绩优异被选拔前往合肥矿业学院(现合肥工业大学)的数学师资班深造,毕业后调至北京工作,1960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职学习两年。”

曹璎珞年轻时同样面临家庭的经济压力,因家中4个兄弟姐妹都在上学。她中学成绩优异,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大学4年也是在学校提供的全额助学金下完成的,本科毕业后又保送到研究生班深造两年。

一生节俭的夫妇俩,晚年毅然将毕生积蓄捐赠给了学校,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优秀学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获得资助的学生,李安昌与曹璎珞夫妇寄予厚望:“学而优则创。希望所有受助学生能够持续深化学术研究、创造性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矿大数学学院的“神仙眷侣”

李安昌和曹璎珞夫妇一直是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师生心中的“神仙眷侣”。上世纪60年代初,他们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相识、相知、相爱并结为伴侣。

1962年,李安昌从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数学研究生班毕业后回到北京矿业学院任教,曹璎珞从研究生班毕业后于1966年调入北京矿业学院,两人成为工作上的好搭档。上世纪70年代,夫妇俩随学校搬迁到四川工作。“在四川办学时条件比较艰苦,边建校边办学。”李安昌回忆道。从北京到四川,再到徐州,两人携手走过60余年,他们始终秉持着“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的信念,为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退休之后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摄于:1988年)

他是中国第一本《数学手册》(第二版,197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编写组织者;他们是《计算方法》《高等数学电子教案》等多种教材的编写者;他们著书立说,在教学上革故鼎新……

上世纪90年代科技发展飞快,很多人还在向往“大哥大”、电脑等电子设备时,他们夫妇俩已率先采用多媒体开展数学教学。

“传统教学是在黑板上给学生讲解,我们俩与时俱进,有了电脑就开始编电子教案,开展多媒体教学。”学校当时的多媒体教室条件并不理想,于是他们俩自费出资1万多元在深圳买了一台电脑。

一个编写电子讲稿,一个负责播放画面,夫妇俩在课堂上演绎“双簧”,传授知识。为了配合多媒体教学,李安昌、曹璎珞夫妇所编写的《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版)电子教案第一版和第二版先后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同时被收入全国高校数学资源库,被很多高校使用。

“他们讲授的《高等数学方法指导》选修课常常爆满,一年两个学期选修的学生有400多人,还有很多学生想选都选不上。”数学学院办公室主任韩超表示。

“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可以自主思考学习。当时,有学生在课堂论文中写道‘知识诚可贵,方法价更高’。”李安昌笑着说,他现在还时常跟学生沟通,激励他们打开思路进行创新。

李安昌、曹璎珞夫妇始终心系学校,关心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学习、成长。退休后,他们还时常指导教师教学方法,解决学生成长困惑。

“第二课堂”传播数学文化

在书房一角还摆放着一台“上了年纪”的电脑,李安昌用这台电脑制作科教短片,发布在网上供人免费观看。

“我是搞数学的,数学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我制作了‘趣味数学(100集)’,内容比较广泛,中小学生都能看,成年人也能看。”李安昌说,他坚持开展数学文化科普,在电脑上制作了上千份PPT文件。

如今,李安昌和曹璎珞夫妇仍然活跃在网络平台上,为渴望知识的心灵送去温暖与启迪。“这是我制作的数学小课件,希望通过有趣的方式激发大家的兴趣,并引导大家深入探索。”交流中,李安昌教授兴奋地拿起手机,展示他精心制作的短视频,他的笑容里满是对分享知识的热爱与满足。

“活到老,学到老。”当打之年,李安昌、曹璎珞夫妇自主钻研高等数学,著书立说,提供指导;耋耄之年,他们紧跟潮流,自主学习新媒体教学,研究短视频制作方法,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数学文化传播,继续发光发热。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何为师?何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对“何以为师”的思索与探讨。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为学,他们潜心钻研;为事,他们诲人不倦;为人,他们立德修身。

历经60余年的教学之路,两位老人在一次次的教学中践行了为中国教育奉献一生的信念,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深化着自己对“何以为师”的理解。

近期,两位老人又商量着把家里的90本工具图书赠送给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希望能继续为学校培养人才作贡献。

记者:王春莹 梁梦雨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