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徐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决心
本报记者 徐梦婷
对外开放,是徐州鲜明的时代印记之一。
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城市,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徐州开放型经济与时代大潮同频共振,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
9月6日,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动员全市上下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扎扎实实抓好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成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
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的目标,徐州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
为什么改?
——锚定现代化
“答题”之前先“审题”。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在这场伟大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推进到了新的高度。
全会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重大论断、提出的总目标、确定的重大原则、部署的改革举措,都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为根本遵循,是对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具体运用。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徐州正是用这个“关键一招”,成功实现由农到工、由内而外、由贫向富的发展变迁,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国有企业“破三铁”改革经验,老工业基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进入新时代,徐州又是用这个“关键一招”,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四个转型”,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振兴转型新路子,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答卷。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迈上新征程,总书记要求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省委要求徐州拓展江苏发展纵深、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点。要肩负起这一重大使命,徐州必须更大力度用好这个“关键一招”,以改革攻坚突破不断开辟徐州发展新境界。
怎么改?
——做到三个必须
全会指出,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学思践悟明方向,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总目标、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必须牢记嘱托谱新篇,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方向。
因开放而兴,改革开放早已融入徐州的发展血脉。如今再度聚焦,则有其新的语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越是往纵深推进,越要把准要求、走对路子。对于徐州而言,要重点把握好三个“相结合”。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委确定的改革任务,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因地制宜、主动作为,不断创造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
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要按照五年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奔着现实问题去、盯着突出问题改,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更大力度破除思想观念束缚、利益固化藩篱和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要准确把握改革任务的关联性和改革举措的耦合性,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切入点和突破口,以统筹联动增强改革整体效能,使各项改革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一项项要求求真务实,让前行方向更加明晰。
全会不仅画出了“施工图”,还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到二○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围绕“七个聚焦”,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制度性成果,完成本次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二○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强富美高”现代化新徐州奠定坚实基础。
一个个目标振奋人心,让奋进坐标更加笃实。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徐州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全力将全会的“施工图”呈现为彭城大地可观可感的“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