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深一步丨江苏徐州:无人机“飞防队”驶入低空经济快车道
本报记者 季芳
速度6米每秒。
飞行高度3米。
航线间距6米。
设定完毕,起飞!
处暑已过,白露将至。徐州大地,沃野良田,一亩亩水稻正陆续迎来抽穗期。8月24日上午9时许,位于江苏徐州高新区三堡街道的佳佳家庭农场里,农场主管明亮和无人机手孙宁一人调试着一台无人机,正准备进行农药喷洒作业。
“水稻抽穗期是三化螟虫的防治关键期,我的几台无人机最近忙得不可开交。”给无人机换好电池、灌上配好的农药,设定好无人机的飞行参数后,管明亮站在田头,轻松地和记者聊了起来。
“今天执行任务的无人机,每台单次可载重50升配好比例的农药,一次可以喷洒25亩地,十多分钟作业完毕。”管明亮说,他的农场共流转了300亩地,两台无人机同时作业,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全部喷洒完毕;20天后,水稻进入扬花期,再进行最后一次喷洒作业,就可以静待丰收了。
在无人机一次次起飞、作业、落地中,不到11时,管明亮农场的300亩水稻就已全部完成了喷洒作业。
拆下药桶、将无人机抬上车,带上充电装备,以便随时出发。管明亮说,单集镇还有1000多亩地等着他的无人机进行喷洒作业。
“我现在一共购买了5台农用无人机,从最初载重15升的机型,到现在最新款可载重70升的机型,大中小规格都有,可满足不同地块作业需求。”管明亮告诉记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农用无人机的单次作业面积正越来越大,自从用上无人机“种田”后,他就渐渐爱上了这种高科技农具,不仅自己可以熟练操控无人机,还聘请了4位村民担任无人机机手,组建了一支农用无人机“飞防队”,在满足自己农场需求的同时,还为周边的种粮大户、合作社、村民等提供播种、施肥、农药喷洒等托管服务。目前,他的“飞防队”一年下来可服务农田8万亩。
农场收入加上无人机托管农田的收入,也让管明亮的农场产生了复合收益:在小麦和水稻的重要种植期,无人机机手的月收入可过万元,一年下来,农场的净收益也超过了20万元。
而随着低空经济发展进入新赛道,农用无人机的应用也从传统的播种、施肥、农药喷洒向着农情监测、农田测量、灌溉管理、农产品运输、养殖饲料投喂等各种应用场景延伸、创新。
“我正准备学习更多农用无人机应用技术,不断拓展‘飞防队’业务范围。”管明亮说,无人机应用场景多了,农场的收益也会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作为农业大市,农用无人机在徐州各地均有应用,由此也带动了一批无人机应用技术服务公司的发展。根据徐州网络公共安防技术协会无人机安全分会初步统计,目前,全市注册无人机技术类企业有400多家。
江苏蒲公英无人机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从事农用无人机技术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除提供农用无人机维保服务外,还致力于农用无人机应用技术的开发,已拥有无人机液体农药配兑平台、土壤植保测绘器、无人机播撒装置等22项专利。公司总经理程义告诉记者,随着低空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越来越多像管明亮这样的农场主、种粮大户成了农用无人机的主要购买者、使用者,农用无人机使用技术的带头者、普及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也推动了农业向着更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化的方向迈进。
摄影:周杰
编辑:燕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