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用科技力量践行“无废”理念 为“无废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
本报记者 吴云 陈彦强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落实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要求,推动实现城乡“无废”。自2019年成功入围国家首批“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徐州紧抓“无废城市”建设重要机遇,逐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快产业转型、生态转型、科技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走进徐州三家工业企业,看看它们如何用科技的力量践行“无废”理念,为“无废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
产业转型,开拓新市场
盛夏时节的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被一片绿意包围。投资4.8亿元打造的绿色智慧水泥生产线今年启动,作为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之一,每年可生产水泥300万吨,协同处置工业固废45万吨,成为徐州“无废城市”建设的亮点工程,也是该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发展的重要项目。
一辆辆装满污染土壤的封闭运输车,将污染地块修复中剥离出来的污染土转运到车间。经过水泥窑协同处置,有机污染物在1200℃以上的高温下会被彻底焚毁,土壤和其他生料煅烧后变成水泥熟料。
除了污染土壤,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砂岩、铁尾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煤矸石等工业废渣在这里都可以用于水泥生产。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是发展绿色建材、新型建材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固废得以资源化再利用,实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既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是企业产业转型的重要一环。
“从发展阶段看,徐州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承担着做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层次的双重任务;从现实情况看,徐州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既有产业基础、集聚优势和发展空间,也有不少历史包袱。”市生态环境局固废化学品和辐射环境管理处处长孙加成分析认为,目前徐州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是不能放弃、全力守护的家底。徐州要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促进发展提速、层次提升、效益提高,不断做优做强传统产业。
生态优先,探索新模式
旋挖钻机、双轮铣槽机……全型号、多元化产品矩阵,待整修、全整修的再制造产品一应俱全、供客户试机体验。今年3月举行的徐工基础智能制造基地桩工二手机全球客户节上,客户询单不断,现场设备成交超百台。
徐工基础再制造业务始于2013年初,推出了“项修、再制造、性能升级、功能改制、油电混动、发动机国III升国IV”六大类定制化产品,重点研究绿色清洗、无损拆解、增材修复、测试测绘、寿命评估、表面处理六大核心技术。通过资源—产品—再制造产品,让老旧设备重获新生。
随着国内工程机械销量和设备保有量的大幅增长,市场已经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寻找一种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势在必行,工程机械的再制造就是其中一种选择。
“再制造不等同于‘翻新’,而是利用高新技术对废旧的零部件进行诊断、修复及抗压耐久等测试,最终使再制造的产品质量和性能达到或超过新品。”徐工基础相关负责人说,工程机械再制造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也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和装备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新模式。
以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为首的一批工业制造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关键技术突破夯实工业绿色再制造的基础支撑,以信息化赋能提升工业绿色再制造的系统集成水平,突出“全价值链”的绿色理念,有效破解了大量失效、报废产品对环境的危害,探索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经济生态双赢模式。
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钛白粉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化妆品等工业领域。我国钛白粉生产主要以硫酸法生产工艺为主,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钛石膏,“三废”排放大、后期处置成本高、资源无法循环利用,令生产企业面临很大的环保压力。
位于徐州工业园区的徐州钛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创新提出以“综合利用”代替“治污”的新型模式,建成了我国首套利用钛白酸性废水生产建筑石膏粉项目。该项目对钛白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水、中性废水等污染排放物进行综合治理,生产高硫石膏和脱盐水,不仅可以解决钛石膏堆放问题,节约土地资源,而且可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升行业的综合治理及循环经济水平。
“无废”背后,蕴含的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徐州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总体目标中提到:到2025年,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企业占比保持100%。“‘无废城市’建设与徐州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在内涵上一脉相承。助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过去‘大量消耗、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生产生活方式,引领‘无废工业’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动工业固废处理不断开发新技术,为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鲍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