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让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024-07-2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燕原斌
2024-07-2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近日,云龙区科教创新中心项目竣工验收。该项目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集科技研发、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于一体,运营后将联动“云龙科创园”产业整体布局,构建一体化产业体系。通讯员 高刚 摄

本报记者 王正喜

盛夏时节,在内蒙古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徐工XE7000液压挖掘机正在进行岩石剥离作业,这个国内最大吨位的液压挖掘机一铲斗挖起50多吨煤,只需三铲就能装满一辆无人驾驶矿卡。

徐工集团联合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开发的无人驾驶矿用车、挖掘机等成套化装备已经多个矿区运营。这些智慧矿山解决方案的成功应用,驱动矿山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方向转变,迎接矿山产业新“质”发展。

近年来,我市全力推动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构建立体联动的孵化器、成果转化的加速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让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

创新性寻找科技成果转化“金钥匙”

7月16日,在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一台2.4米高的医疗器械编织机上,144个纺锤正飞速运转,纺锤上若干根直径仅有0.035毫米的镍钛丝,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摆动缠绕,最终成为医疗导管等精密医疗产品。

“以往,我国精密医疗产品生产设备大多依赖进口,我们的设备面世后,生产的血管支架等产品,成本大大降低。”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金辉告诉记者,小到仅有头发丝四分之一粗细的血管支架,大到巨浪里的“定海绳”,都可以通过企业生产的设备“编”出来。

作为成立38年的民营企业,恒辉编织与东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已经从粗犷式发展,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其“高性能特种编织物编织技术与装备”和“特种编织技术与装备”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

协鑫科技是徐州绿色低碳能源产业中的“链主”企业,依托国家级研发平台先进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多晶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黑科技”颗粒硅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协鑫科技联席总裁兰天石介绍,“根据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的认证,每生产1千克颗粒硅的碳足迹仅为3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为全球硅料最低。”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由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领衔,徐州华清京昆能源有限公司实现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从粉末到产品各关键环节全产业链布局,建成了国内最完整的25kW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业链。

瞄准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实现创新成果转化,我市将进一步通过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提升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创新链,把企业培育成实现科技创新突破的催化剂、加速器及有效载体。

既要“搭好台”更要“唱好戏”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搭好了“台”,还需要各方唱好“戏”。

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培育的“1号产业”,我市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示范基地连续多年入选国家五星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培育了“创新中心、龙头企业、专精特新”3类创新主体,入选工信部首批全国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正加速迈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为更好地集聚顶尖创新资源,我市先后投入超过10亿元,建设行业首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江苏省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通“自主研发、协同创新、揭榜挂帅”3大攻关路径,让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可控,其中40%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高质量实现国产化替代。

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传导、聚集、放大效应,助推产业力量与资本力量“双向奔赴”,我市已经启动设立全省唯一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专项基金,基金总规模30亿元,将重点投向工程机械、安全应急等有优势有前景的产业领域,为全省智能制造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注入澎湃动能。

“在建厂初期,徐州市产业引导基金就给予了1.5亿元的资金支持,为公司的初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帮助企业在徐州扎稳了根。”作为一家集成电路封测企业,江苏中科智芯集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姚大平博士对产业引导基金助推企业在徐州开启“芯”时代,信心满满。

徐州市政府投资基金秉承“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理念,陪伴硬科技、科学家与创业者“长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点面结合”让创新要素同频共振

2023年7月23日10时50分,中国首颗矿用SAR遥感卫星四象01星“矿大南湖号”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启航。一颗卫星,看似简单,却是我市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四链融合”的结晶。

3月6日,新晋“全球第一吊”——徐工XCA4000轮式起重机在全球最大的起重机5G智能园区成功交付,这是徐工第七次打破由自己创造的全球最大吨级、吊装能力最强的轮式起重机研发制造纪录。

产品看起来像棉、摸起来像棉、穿起来像棉、用起来比棉方便,有仿棉似棉、仿棉胜棉的优良特性。这种面料就是享有纺织“1号工程”称号的超仿棉。这款“神奇”面料,让徐州斯尔克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在新材料创新发展最前沿。公司总经理孙德明对记者说,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团队的建设,建立了江苏省多异混纤丝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功能性记忆面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与东华大学联合建立了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斯尔克联合研发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

前沿新材料方面,为了打破国外垄断,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高端金属粉末市场,主攻模具钢、高温合金和铝合金粉末,硬是啃下了增材制造金属粉末这块硬骨头,拿下了《增材制造用高熵合金粉》等国家标准17项、行业标准13项,突破了高温合金粉末的西方技术壁垒,解决了关键粉末的“卡脖子”难题。

创新平台是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重要载体,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有巨大推动作用。为加快培育壮大“343”创新产业集群,我市将进一步做强创新平台支撑,更高质量打造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梯队,争创一批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更大力度指导江苏汇智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巩固工程机械“1号产业”地位,全面提升面向产业的创新研发和技术支撑能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