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搭上强村快车,弱村“跑”起!

2024-06-26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6-26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胡明慧

这几天,铜山区黄集镇黄西村党总支书记卜凡桂每天往返三趟,黄西村、吕楼村两头跑,“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就得1个半小时”。

从去年10月开始,老卜有了新职务,挑起了新担子,被任命为吕楼村党支部书记。今年3月,镇里实施新一轮的强村弱村共建,因为老卜身兼两职,黄西和吕楼也自然而然结了对。

8个月前,卜凡桂刚来吕楼时,村里的状况,让这位多年的“明星”书记也犯了难:“村集体的账上只有12000元,离区里要求的村集体年收入30万元的‘基本盘’还有很大的差距。”

怎么办?老卜铁腕治村,清理三资,把集体的资源重新整合、归并,去年年底前,紧紧巴巴,实现了村集体年收入34万元。

强村带弱村,光靠“带”还不够,还得让弱村自己跑起来。

怎么让弱村内生动力?老卜盯上村部北边的一片集体包地。

那是一片撂荒地,3年前,吕楼村争取到20万元村企联建的扶持资金,村里拿着这笔钱建大棚搞特色种植,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后来项目黄了,地也就荒了。

去年种稻时,老卜把这块地变成了按照“黄西模式”打造的试验田。

种子是保丰集团提供的保丰1903,黄西村今年第一年试种,搭上黄西的“快车”,吕楼的这片试验田也种上了优良的新品种。

种麦这一季,黄西的农技员,跟着老卜两头跑。从播种到施肥,从除草到收割,全部按照黄西模式,全程机械化进行田间管理。

收麦的时候,这片集体的试验田,成为了周边的“高产田”,比农户自家耕作的“精耕地”产量还高。“一亩地的平均收成达到了1130斤,价格也卖到了每斤1.2元,虽然不及黄西有保丰集团托底,价格卖到了1.3元/斤,但也算是卖到了市场的较高价。“老卜一脸笑意地告诉记者。

收完麦,紧接着就是夏种。吕楼多是高亢地,种完小麦,只能种玉米。

“今年秋天,吕楼要实施2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完成后,吕楼的高亢地就能种植水稻了。但是老百姓种了这么些年的玉米,思想观念不一定能这么快转变到位,还得从这块试验田入手,让老百姓看得见增收的效果,秋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肯定也能顺利推进。”老卜未雨绸缪。

麦收完,老卜从黄西调来了大型机械,对这方“试验田”率先进行“旱改水”。

“‘旱改水’的费用不低,虽说咱们黄西有现成的机械,但是折算下来,一亩地的花销也不少。费用高,所以不少村民这些年宁愿种玉米。”老卜话锋一转,“但,改肯定还是得改。”

老卜细算一笔账,“水稻的价格比玉米高出一截,七七八八算下来,一亩地一季多收入三四百块钱,轻轻松松。长久算下来,还是种水稻,增收有奔头。”

整完地,老卜又从黄西借来了两台水泵。地里上完水,趁着前几日下雨,率先栽上了水稻。

“种的是二系杂交水稻,还是按着黄西的模式种。一季稻,一季麦,粗略估计下来,能给村集体增收十来万元。今年年底,吕楼村集体收入有望跨上50万元的大关。”老卜兴致盎然地告诉记者。

小小一方试验田,带来的是弱变强的改变信号。

老卜在地头的“折腾”,也“折腾”到村民的心里去——要想富,就不能只守着一亩三分地,得跟上趟,不当掉队者。

村里修路,村里的党员主动加入;修污水窨井眼,村民屋外的砖瓦无偿提供;种水稻,村民们也打算跟着学,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好,就改种优良品种……

“别看这块地只有七八十亩,但是村里人都瞧着呢。干得好,村民们也信咱,愿意跟着咱们一起干。民心齐了,就没有啥干不好的事。”老卜笑着说。

在老卜的眼中,这方试验田,今后肯定还将见证吕楼更多从弱到强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