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铺路 准对接 广搭桥
本报记者 郑玉倩
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积极落实人社部和省、市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以“慢不得”“等不得”“拖不得”的责任感、使命感创新工作举措、前置服务程序,重点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人才需求,大力招引高校毕业生和各类紧缺人才,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力确保青年群体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早铺路 唱好就业服务前奏曲
“我市以‘彭城英才’计划为统领,为来徐发展的大学生提供一系列人才政策‘大礼包’,通过有力的人才政策、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优质的工作岗位为有意向留徐就业的大学生保驾护航。”在今年4月底召开的人才政策推介会上,市人社局局长于洪亮向江苏师范大学毕业生推介人才政策的同时,也向同学们发出了留徐就业创业的诚挚邀请。
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主动走进高校、重点企业宣传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政策,引导毕业生及企业知晓政策、享受政策,积极打造“一站式”就业服务窗口,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各项优惠政策,营造“靠优质服务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与此同时,创新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持续壮大大学生就业指导师团队,密集走进高校开办系列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大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找准求职方向和方法,提高求职成功率。今年以来,已在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等高校举办6场活动。
准对接 奏响活动机制交响曲
今年,我市人社部门继续完善精准匹配、包挂服务和市(县、区)联动活动机制。年初,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企业用工抽样问卷调查,特别是符合我市产业发展的343创新产业集群、专精特新企业,全面准确掌握其用工现状,科学研判用工需求,为精准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市人社部门将分析结果作为2024年春季系列招才引智活动工作的服务指引,同时提早对接合作院校,春季招聘时搜集整理了学校的专业设置和生源信息,制定电子链接地址和二维码方便企业提前查询,依据企业参与度确定招聘场次,稳步落实精准匹配实施步骤。此外,市人社部门持续完善包挂服务机制和市县联动机制:安排专人包挂驻徐高校,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持续跟踪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在统一调度下,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坚持市级统筹+举办、县级参与+承办,抢抓时间、多线并发、同步开展工作。
广搭桥 唱响招引活动主题曲
“我希望能去江苏感受蓬勃发展的氛围,就来招聘会现场了解徐州就业市场的行情。”
“希望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也想看一下自己的经历在就业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
这是5月下旬,我市“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暨春季招才引智系列活动走进太原理工大学时,求职学生的现场感受。
太原线招引活动先后走进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和太原科技大学,受到了在校学子的普遍关注,3场招聘会共120家次单位参会,提供岗位470岗次、人才需求量1796人次。据会后统计,现场初步达成意向累计达398人次,其中包含本硕博各层次学历人才。
今年,市人社部门根据我市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及各类人才需求情况,扩大校园招聘范围,畅通求职招聘渠道,搭建“1+N”招引路线,以驻徐院校为中心,在多地举办招才引智活动,为人才与企业牵线搭桥。
——覆盖所有驻徐高校。今年的春季校园招聘活动坚持立足驻徐高校,实现驻徐高校(高职)、中专(职)和技师以上院校招聘服务全覆盖。
——拓展周边重点高校。发挥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优势,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实现淮海经济区核心8市重点高校招聘全覆盖。
——深耕传统优势路线。在做好驻徐高校、淮海经济区重点高校校园招聘服务的基础上,全面完成西北线、南京线、山西线等地知名高校校园招聘工作,满足企业对各类人才的全方位需求。
截至5月末,全市春季“名企名校行”系列招才引智活动共开展线下校园招聘会41场,参会单位1140家次,人才需求总量2.5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超过一万人次,有力解决了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线上线下结合,提高招引工作的专业化、智能化、便捷化水平,提升人岗匹配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立足本地高校、覆盖淮海经济区高校、稳抓传统优势高校、优选新增合作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构建人才聚集“强磁场”。同时依托各类就业服务平台,针对我市“343”重点产业和企业需求,精准开展“就业服务不打烊”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活动,吸引毕业生留在徐州、发展徐州,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为徐州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