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奋力写好“土特产”文章,激活乡村振兴“一江春水”
本报记者 蔡思祥
近年来,江苏徐州聚焦做好“土特产”大文章,积极培育乡村特色农业、补足产业链条、聚集新势能,让原本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的土特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注入源头活水。
邳州白蒜、丰县牛蒡、新沂水蜜桃、大沙河苹果……这些品质优、叫得响的土特产,成为徐州市发展乡村产业的成果和底气。
育新
村村有特色,户户有奔头
睢宁县桃园镇魏洼村依托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产业基础的先天优势,瞄准辣根这个特色产业项目,走出一条富民强村之路。
辣根,为深根性蔬菜,其肥大的肉质根含有特殊辣味的黑介甙,深受人们喜爱。几年前,辣根被引进到魏洼村,当地人很快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辣根产业也顺势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并走上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目前村里的种植面积已近千亩。
“辣根加上玉米,一亩地的产值在8000块钱左右。”魏洼村党支部书记杨猛说,村民们结合当地农作物种植实际情况,将辣根与春玉米套种,利用辣根前期生长量小、田间空幅大的条件,在辣根生育前期套种一季玉米,玉米采收后,辣根进入生长高峰。此种模式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和季节互补,实现玉米、辣根高效套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杨猛说:“徐州辣根的品牌和品质效应正水涨船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得好,确实能够激活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群众。”
村有能人就聚贤纳才,家有良产就扶持壮大。近年来,睢宁县摸清本地家底,给资金、给政策,围绕“王集香肠”“睢宁白山羊”“睢宁辣根”等特色品牌,将独特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写好具有睢宁烙印的“土特产”文章,推动睢宁产品走出去。
时下,新沂市双塘镇九墩村的葡萄种植户们迎来了属于他们的“甜蜜时刻”。这里的葡萄品类丰富,有鲜甜可口的夏黑、紫中带红的巨峰、口感纯正的阳光玫瑰……多年来,九墩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结合地域特点构建“基地+农户”模式,打造了集采摘、观光为一体的果蔬产业园,带动了当地近200户种植户增收致富。
眼下,徐州涌现出一批层次高、规模大、名声响的“葡萄村”“辣根村”“羊肚菌村”等特色产业村,形成村村有特色、户户有奔头的乡村振兴好势头。
延链
银杏“出海”,艾草长成“爱”产业
产业链条短而不全,是“土特产”发展的短板。徐州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着力招商引资,腾笼换凤,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绘就乡村产业新风景。
近年来,邳州市持续推动银杏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种好“一棵树”,锻造“一条链”,变满地“金黄”为“黄金”,为当地百姓蹚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振兴路。
邳州市铁富镇现有银杏种植专业合作社370余家,个体苗木销售和电子商务公司485家,从业人员近4万人,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银杏苗木交易市场。据了解,当地银杏系列加工产品年产值突破20亿元。银杏树所形成的“时光隧道”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
江苏银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冻干银杏和冻干果蔬,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和美国,年产值约3.5亿元。公司负责人李长青表示,由于需求量巨大,仅一期项目需收购的银杏果就达到11000吨,“前些年鲜银杏收购价只有一块多钱,去年我们一期项目试生产后,鲜银杏收购价上涨,周边村民因此增收不少。”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新沂市棋盘镇依托艾草种植,积极延链补链,将小小艾草“玩”出了新门道。当地一家公司一款网上售价69.9元的艾草全环门挂,在6月6日一天就售出了5000多单,其中最大一单客商一次性订购了500个。今年端午节期间,公司艾草花环销售量超过10万个,销售额达700万元。因为“艾”“爱”同音,加之艾草全年可采收期达7个月,其间有“520”、父亲节、母亲节、七夕等节点,当地政府引导相关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产销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开发了300余种艾草文创制品,紧盯线上线下两个销售渠道,积极开拓日韩、东南亚等市场。
据了解,近年来,新沂市积极做好“土特产”文章,构建水蜜桃、葡萄、大米、盆景、鲜切菊等五大产业链,支持新沂毛豆、瓦窑芹菜、马陵山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依托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借助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土特产”,打造出产业发展新格局。
聚势
园区群英荟萃,合炒“一盘菜”
大馒头的香、调味品的鲜……驱车行驶在丰县范楼镇,仿佛掉入了一个味觉的世界。整齐排列的工业厂房中,隐藏着许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在丰县范楼镇食品产业园,徐州同祥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粒粒金黄的小麦正蜕变成一个个雪白的馒头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生产的同福大馒头要经过27道工序;产品管控上,实施严格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所有原料从农业基地优选厂家直接采购。”生产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总投资3亿元,主要从事面制品等主食加工。
据了解,范楼镇持续放大“牛蒡之乡”“韭黄之乡”品牌效应,厚植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基础,利用园区势能,不断壮大艾思澜、趣焙客、倪锦记等18家总投资45亿元的食品企业发展后劲,扎实推进同福大健康三产融合项目、上海真唐年产20万吨复合调味品项目、君乐宝万头奶牛牧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总投资6亿元的淮海经济区中央厨房三期项目,在扩大特色农业种植规模、延长产业链条的基础上,聚集龙头企业,加强产业联动,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023年,徐州市蔬菜产业链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未来的徐州还将奋力建成千亿元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从“菜篮子”向“中央厨房”迈进。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浩表示,全市“三农”战线将紧紧围绕“5+N”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写好“土特产”文章,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精准招商工作,为徐州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贡献“三农”力量。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