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班族量身定做美育课堂
|
本报记者 张瑾
“天空飘着一片霞,水上游来一片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6月初的一个傍晚,徐州文化馆的夜校课堂,学员们投入地练习着朗诵基本功。隔天晚上的舞蹈课,身着练功服的学员们在《上春山》的优美旋律中翩然起舞。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此为徐州文化馆于4月份开启的夜校公益培训。
“作为‘夜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徐州文化馆夜校致力于为大家开辟舒缓压力的通道,主要针对青年群体,让这一群体的学员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后,得到艺术的熏陶。”徐州文化馆馆长杨孝军介绍,“目前文化馆已开设了朗诵、舞蹈、油画、合唱等课程。”
为打造“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夜校整合了文化馆的优质师资力量,为市民提供包容、开放、互动的文化学习平台,满足全年龄段、多元化背景人群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担任朗诵课教师的徐州文化馆音乐舞蹈部业务干部王洁婷在群文战线工作了20余年,具有丰富的群众文化创作演出及业务辅导经验,她创作主演的作品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
“不笑不说话,一笑,你的声音就暖了。”朗诵课上,王洁婷老师像一个调音师,指导学员打开口腔,发出准确、清晰、饱满的声音,“我们的课程就是为了帮助学员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发现自身的美好,在诵读经典中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
“身体向前,要像花一样打开。”舞蹈课上,徐州文化馆音乐舞蹈部主任石倩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作示范,自今年4月开课以来,通过每周一节课的学习,这批学员已基本能跳完曾亮相龙年春晚的舞蹈《上春山》。
排练间歇,从事小学教育的学员徐女士告诉记者:“每节课上,石老师一丝不苟地帮助我们修校动作,一刻也不闲着。文化馆的课虽然是免费的,但老师的水平高,职业道德好。大家通过学习,气质都不一样了。”
教导毫无基础的学员走入艺术之门,对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6月3日晚上的油画课堂,徐州文化馆美术书法摄影部主任孙厚庆一边画画一边讲解,举重若轻地示范了一张印象派油画,令围观的学员们啧啧称赞。
“我女儿初中上晚自习,正好趁这段时间来学习。”一位年轻妈妈说,“下班后,在文化馆上一个半小时的夜校课程,既充了电,还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的朋友。虽然大家几乎是第一次接触油画,但孙老师作画时的专业精神感染着我们。
随着群众对文化艺术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馆白天开办的公益培训课程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大家对文化艺术知识的渴求。
今年以来,徐州文化馆利用深入社区的“国潮汉风·文化驿站”,联合社区所在王陵路街道团工委开办了汉画像石拓印、徐州剪纸等非遗公益课程,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并科学合理地安排夜校时间,为白天没有时间走进文化馆的上班族提供多元的文化艺术服务,网上报名求学者踊跃。
“艺术培训的全年龄段覆盖,改变了以往文化馆服务对象大都是老人、少儿的印象。”杨孝军馆长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徐州文化馆将在实践中持续优化课程设置,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全民艺术普及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