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有所养”迈向“老有颐养”
|
本报记者 刘玉慧 通讯员 李平
近年来,我市在养老服务发展上积极作为,坚持源头破题,创新体制机制,聚力打造“徐享颐养”服务品牌,构建起多层次全要素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先后获批全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城市、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以及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4个“国字头”试点,走出了一条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幸福路径。
一餐饭 托起老人的幸福“食”光
干净的环境、可口的饭菜、热闹的氛围……一直以来,我市聚焦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因地制宜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从城市到农村,各类老年助餐设施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了热乎饭。
临近午餐时分,位于云龙区彭城街道的老年中心厨房迎来了客流高峰。种类丰富、荤素搭配的菜品被整齐地摆放在窗口,老人们有序排队挑选。“这里的饭菜是现成的,八九元就能吃饱吃好,比自己在家做饭省事多了。”住在附近的老人王德民对老年中心厨房赞赏有加。
彭城街道老年中心厨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厨房覆盖周边多个小区,提供堂食和送餐服务,每天中午固定在此用餐的有50—60人。
食有所依,不止发生在城市。对于许多农村老人来说,到幸福小院等老年助餐点吃上一顿饭,和熟识的老伙伴们拉拉家常,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
上午10点左右,还未到午饭时间,丰县大沙河镇宗集村幸福小院的活动室里已经聚集了不少老人,他们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围在一起下棋,有的则躺在按摩椅上放松身体。宗集村党支部书记孟祥书告诉记者,宗集村幸福小院提供早、午餐服务,一些老人吃完早饭就会直接留在这里休息。
“饭菜真不孬,我天天都来。”提起幸福小院,李湘川竖起大拇指。过去,对于96岁高龄的他来说,吃饭是件麻烦事,常常都是凑合吃两口。自从村里建了幸福小院,可口的饭菜、实惠的价格让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温暖。
“每位老人每天只需交6元就可以享受10元的标准餐。”孟祥书说,村里为幸福小院配备了专门的厨师、保洁员保障老人们的生活。同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一餐热饭是老人幸福生活的生动体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老年助餐点560家、中央厨房49家,城乡社区助餐服务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张床 为老人带来更多“医”靠
当下,满足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在徐州,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专业化、个性化的照护服务。
走进沛县敬安镇静安护理院,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干净整洁的院子里,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打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儿的护理员照顾得好,看病也方便,就跟家里一样。”谈起护理院的生活,87岁的韩莲英赞不绝口。4年前,她因患脑梗行动不便入住静安护理院。几年间,护理院的精心照料让韩莲英的身体逐渐好转,如今,她已经可以靠着扶手独立行走了。
敬安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兼静安护理院院长郭磊介绍,该院是徐州首家由镇中心卫生院托管的新型医养结合机构。在这里,像韩莲英这样的老人不仅有护工照顾日常生活,还可以得到专业医护团队的定期检查和治疗。目前,院内已入住失能、半失能、失智人员151人,集中供养26人。
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医。沛县通过乡镇卫生院托管养老院、乡镇卫生院转型护理院、乡镇卫生院转型精神治疗中心等方式打造医养结合中心,在全县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布局建成11家护理院,形成了辐射全县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圈。
在朱寨镇闫集护理院,每个房间都配备了呼叫系统和中心供氧系统,遇到突发状况的老人能够第一时间呼叫医护人员。“我和老伴住一个房间,有啥头疼脑热,医生、护士一喊就到,别提多方便了。”80岁的刘后林心脏不太好,老伴又患有脑梗,去年夫妻俩一起住进了闫集护理院,院内便捷的医疗服务让他们十分满意。
老人们得到了更好的照护,要承担的费用是不是更多?我市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于入住长护险定点机构的重度失能人员每天补贴42元,中度失能人员每天补助31.5元;对于入住医疗护理机构的重度失能人员每天补贴82元,中度失能人员每天补贴51.5元。像刘后林这样的半失能老人,每月只需支付1800元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
一个圈 持续“加码”幸福生活
书画室里,老人端坐桌前、凝神挥毫;手工坊内,老人们一边缝制衣物一边聊天;健康小屋里,志愿者正在为老年人进行艾灸治疗……这是发生在徐州经开区金山桥街道石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幕幕场景。
“一楼还有食堂,上午活动完,下楼就能吃饭。”在该社区居住的李大爷说,他们想要的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都能提供。
社区是养老的重要场所。作为全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以养老综合体、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嵌入式养老机构等为老服务组织为中心的“15分钟服务圈”,就近就便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类基本服务,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今年3月,《徐州市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发布,对非独立占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按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用房和老年中央(中心)厨房进行分类规划引导,推动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更加方便可及。
此外,我市还实施补砖头、补床头、补人头、补运营“四补工程”,即对新建或改扩建的城市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经验收合格给予10万—4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对新设护理型和非护理型床位,分别给予每张床位2500—10000元一次性补贴;对从业养老护理员,分等级给予1000—5000元职业资格补贴,分学历给予8000—15000元入职奖励;对主城区运营1年以上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分别按照3万元、5万元、6万元标准,根据考核等次按比例给予年度运营补贴,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养老服务事关千家万户,关乎每一个你我。近年来,市本级先后出台30余项涉老惠老政策文件,连续多年把养老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将“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随着一项项举措扎实推进,一个个可感可及的幸福养老模式探索落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方便可及、安全优质的养老服务,一幅“徐享颐养”的幸福画卷正在彭城大地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