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中国船舶乘风远航 跑出迈向造船强国的“加速度”

2024-05-27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李璐
2024-05-27  中国徐州网

一季度,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34.7%、59.0%、34.5%,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3.8%、69.6%和56.7%。今年以来,中国船舶企业订单充足,沿海船坞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新接订单占全球近七成,更是彰显并巩固了中国造船业的行业竞争优势。(5月24日人民日报)

中国船舶,乘风远航。船舶工业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今年以来,我国造船业发展势头强劲。从国产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投入运营,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正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造船大国,年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超过40%,行业全年收入超过5000亿元。产品逐步覆盖市场上全部船型,研发设计、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日益提升。全球最大LNG运输船、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这两个世界纪录,今天均由中国造船创造。

造船业素有“综合工业之冠”之称,彰显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新时代以来,我国船舶工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高端海工装备、船舶核心配套装备等领域实现多点突破。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3年,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列全球第一。从20艘全球最大24000箱超大集装箱船,到4艘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全球最大浅水航道8万立方米LNG运输船,再到一批新型深远海大型风电安装船、深远海养殖装备、浮式生产储卸油船等高端海洋工程装备,2023年,不同类别、型号、功能的一大批“中国造”巨轮先后交付,显示了中国造船企业的强大能力。今年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商业首航,标志着我国已形成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至此,我国成功摘取世界造船业3颗“皇冠上的明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和大型邮轮。

一艘船背后,是一条超长供应链。造船是一项“巨系统工程”,零部件多、供应链长、产业关联度高。我国产业体系完备、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制造业规模长年居世界首位,为包括造船在内的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充足底气。国产船用主机、船用锅炉、船用起重机、船用燃气供应系统等配套设备装船率持续提高;船用高端钢材研制能力不断增强,大型集装箱船用止裂板全部实现国产替代,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国产化率由不足50%提高至90%以上;国产X92大型船用低速机曲轴锻件、风电运维船补偿栈桥、LNG船加注系统等装备实现交付……近年来,我国重点船舶配套产品研制和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造船业及配套产业的共同进步、集体跃升,将使既有优势得以进一步增强。前不久,中国船舶集团与卡塔尔能源集团举行仪式,签下18艘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充分显示出我国在超大型LNG船建造领域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广阔海洋,潜力无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部分,以数字技术为使能工具、满足绿色增长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国造船业自主研发持续发力,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智能制造有序推进,建造效率稳步提升。继续巩固优势、补足短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造船将不断为全球造船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为世界经济和人类福祉作出新贡献。(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