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漫评|跨越山海的“钢铁驼队”,携手前行的中国姿态

2024-05-27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孟祥
2024-05-27  中国徐州网


古有丝绸之路驼铃声声,今有中欧班列车轮滚滚。5月25日,伴随着汽笛声在西安国际港站响起,X8157次中欧班列缓缓启动,一路向西驶向波兰马拉舍维奇。至此,中欧班列“跑”出开行新纪录:累计开行9万列!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货值超3800亿美元。(5月26日《经济日报》)

累计开行9万列,这一纪录,是中欧班列成长为亚欧陆路运输新干道的有力见证,也是中国与世界经贸往来愈发紧密的生动缩影。中欧班列,不仅是一趟趟钢铁列车,更是中欧合作日益紧密的“连通器”。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驭风前行,中欧班列擘画中欧合作发展新蓝图。在当前,全球海上航道中断、供应链安全受威胁的背景下,中欧班列正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欧洲多国对中欧班列的需求日益增加,欧洲多国开始转向中欧班列这种以陆代海的物流解决方案。看看沿线国家的变化:中欧班列让更多电子产品、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到达欧洲的同时,许多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和产业园区随之涌现。因为中欧班列的开行,德国杜伊斯堡港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业落户,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机会;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站业务量成倍增长,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列列中欧班列,就是跨越山海的“钢铁驼队”,承载着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往来,更承载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美好愿景和坚定信念。

中欧班列,加强了中欧之间的经贸联系,更在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行动。2016年至2023年,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由1702列增加到超1.7万列,年运输货值由80亿美元提升至567亿美元;开行万列所需时间由开行之初的90个月缩短为现在的7个月……乘中欧班列“东风”,“中国声音”和“中国制造”能够更快地传达到欧洲,更让世界看到一个开放、自信、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携手前行,合作共赢,正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生动实践。

驼铃古道,再启新程。中欧班列,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缩影。在国内,联通中国境内122个城市;在境外,巩固和稳定既有入欧主要通道的基础上,跨里海、黑海的南通道新径路成功开辟,目前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中欧班列,缩短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货运时间,更打通了一条新的国际贸易通道。高效的物流体系,促进的是中国商品的国际流通,拉动的是国内经济增长,同时也为欧洲国家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商品选择,实现了真正的互利共赢。

跨越山海,驭风而行。期待,中欧班列将继续为中国与欧洲的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尽展中国与欧洲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坚定立场和大国担当。(文字:集祥 漫画:王泽鹏)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