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以科技为“翼”,跑出农业现代化“加速度”

2024-05-17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鲍彤
2024-05-17  中国徐州网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农业科技为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重要保障。各地持续提升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需要——推广节水灌溉、保障良种生产、研发农机装备……(513日《人民日报》)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大国粮仓”根基更实,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一方面,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耕地总面积位列世界第三,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低等耕地占比高达21.95%,人口外流导致的农地抛荒、弃耕等问题依然突出;另一方面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现代农业起步晚、底子薄,农业技术转化率、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等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利器”,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确保“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审时度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加速形成,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跻身世界前列。吉林加快推进智慧农场建设,实现从“锄禾日当午”到“指尖种地”的跨越,科技护航粮食增产;河南拟立法促进中原农谷创新发展,聚焦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打好种业“翻身仗”;江苏构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新格局,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确保良种良法“落地生根”……从黑土地到中原粮仓,再到鱼米之乡,各地牢牢抓住农业科技现代化这个“牛鼻子”,让农民种地挑上“金扁担”。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互为促进、缺一不可。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土地、资本及其他所有要素的总和,但一些“卡脖子”的技术问题依然存在,生物种业、耕地保育、智慧农业等领域自主可控能力仍然不强。要聚焦基础前沿,瞄准关键核心,做好基础研究、应用转化、社会推广等工作,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同时,为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通道,必须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等要素充分活跃起来,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更好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如何让农民增产又增收”等问题。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提出2035年,农业科技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建成农业科技强国。迈上新征程,让我们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以科技为“翼”,跑出农业现代化“加速度”,奋力绘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