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立德树人“大文章”写实写精彩
|
本报记者 王艺宸
精细化打造思政小课堂,全赋能实践社会大课堂,强化思政教育队伍协同育人能力……近年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不断深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持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效,坚决扛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解放思想 创新发展
认识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意义
一体化办学是手段,学生发展是目的。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徐州经开区实验学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育人方针,始终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
中学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能够让思政课教学的理念向纵深发展,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通过认识、实践、认识的方式去进行学习,让实践和认知相互促进、不断循环,逐步深化学习内容,丰富思政课的内涵。
举例来说,在给五年级学生讲授“自由平等”时,教师会通过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们认识不同职业,学会平等地看待每一种职业。等到八年级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时,学生们心中已经有了自由平等的观念,并在老师的带领下进一步探究法治与自由平等的关系。
“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目标应该把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学当成一个整体,在教学目标上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统筹规划各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细化分解各阶段的教学目标,让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密切结合。”该校道德与法治教师王娟表示,学校成立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打破学段壁垒,定期进行跨学部联合教研,持续提升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质量。
结合实际 深入钻研
探索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新路径
走进学校的“红色少年园”,这里有刘胡兰、小萝卜头等烈士的雕塑,文化墙上印有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据了解,徐州经开区实验学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红色少年评比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英雄事迹,弘扬红色精神,让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进一步落在实处。
该校还立足思政课堂,利用班会、入学、入队、成长、青春仪式等对学生进行“八礼四仪”教育,让学生到社区、街道等地进行实地调查,着力将思政小课堂打造成走心的课堂、融合的课堂、实践的课堂。
在社会大课中,用活用好各种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校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善用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有机融合,实现思政课与现实相连、与时代同频共振。
今年清明前夕,徐州经开区实验学校组织少先队员代表和团员代表一起,来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开展祭扫活动。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立志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沿着先辈们的足迹奋勇前进。
徐州经开区实验学校创新德育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到王杰部队、马庄村等地参观学习,积极挖掘思政课建设内涵,形成序列化、系统化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全方位赋能家校社共育,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突出特色 培育骨干
打造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优秀团队
提升思政课一体化体系实效性,推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发展的关键力量是打造一个优秀团队。
学校现阶段参与思政课教育工作的有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班主任、辅导人员等,此外,学校还整合家校社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思政课教育的发展。
联合各方力量,注重打造协同育人平台,创建沟通平台,让所有从事思政课教育的人员都能及时交流经验,从而提升思政课一体化体系的科学性;不断完善引领示范平台,思政课教育工作者进行集体研讨、备课等,从而完成“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教育目标。
“我们相信,思政课一体化体系的创建,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徐州经开区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孙庆太表示,下一步,学校会继续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政治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