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泉山区 > 正文

泉山:打通路径 奋力跑好科研成果转化“接力赛”

2024-05-16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5-16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软件园俯瞰。本报记者 刘冰 摄

本报记者 段昱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淮海科技城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频结硕果,孵化大气监测遥感等多个科技成果并成功嫁接产业链;中工创智信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开发的数字安灯系统,赋能厂房实现数字化转型;江苏天煤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发,填补国内煤矿单元支架移动设备空白……近年来,一场场科研成果转化“接力赛”的轮番上演,支撑起泉山创新发展的“硬脊梁”。

攥紧、传好“接力棒”,让转化链条环环相扣,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为此,泉山区坚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不断扫清产业发展阻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搭建起一条条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高速跑道。

高校科研成果“落地生金”

微风拂面、绿树鸟鸣、青春洋溢……初夏,来到中国矿业大学校园内,这里正释放出无限热情与创新活力。中国矿业大学因汇聚顶尖科研人才和先进实验设备,成为凝聚创新力量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不久前,学校传来好消息——高水平建设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发展推进会对2023年度表现突出的集体、个人、技术转移案例进行表彰,中国矿业大学荣获技术转移工作创新奖,科学技术研究院谷雨获技术转移服务精英奖。

技术转移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积极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能力,频频收获“硕果”——

研制“CWH12型煤层瓦斯含量井下一站式快速测定仪”,入选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技术装备推广目录,并在200余座矿井成功应用,半年已实现产值超千万元;

2023年,学校共签订横向科研合同2322项,其中合同额500万元以上项目18项,到账科研经费9.13亿元……

学校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着力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瓶颈,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我们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高度重视高水平科技成果的组织凝练,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效率和质量,力争产出有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海山表示。

当前,中国矿业大学正在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依托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两个“双一流”学科及其他优势学科,面向国家安全应急产业领域内的重大需求,全面推动国家和地方安全应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安全应急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从迈出“实验室”,到走向“生产线”,这条道路需要突破重重关卡。作为科技创新突破的策源地,以矿大为代表的高等院校正以身作则,着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科研与产业“双向奔赴”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场“接力赛”,不仅需要“百米冲刺”的爆发力,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配合。为此,当好探路者,接好“第一棒”——挖掘产业发展的真实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你有没有想过,当桥梁发生火灾后,缆索受损对桥梁的危害有多大?”“为了减少桥梁发生火灾的危害,又该如何设防呢?”

在位于江苏淮海科技城的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桥梁抗火团队技术负责人闵亮向记者提出了这些问题。这正是他们在对接业主单位时所遇到的现实难题。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桥梁通行车辆起火事件时有发生。眼下,闵亮正带领着技术团队,对在役桥梁——泰州大桥主缆的腐蚀防护和安全防护开展试验段研究。“这两年我们一直在进行桥梁火灾规模与缆索防腐防火一体化探索性研究,包括对火灾温度场的研究,厘清桥梁火灾温度分布,确定设防范围。还有抗火材料及技术体系的研究,开发一套针对性的防腐防火技术方案。”闵亮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日常工作除了技术研发,到处奔波走访也是常态。“我们经常要到各个桥梁的养护单位、业主那里去交流,了解他们的共性需求,从而推动公司科技创新,产出更多科技成果。”

这个月,闵亮和他的团队针对泰州大桥实验段的工程将会完成,届时将会开发一整套针对性的技术指南,为后续工程、验收标准等打下基础。想到未来的应用前景,团队成员们都干劲满满、充满期待。

始建于1993年的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矿业大学表面加工研究所,致力于表面工程领域的发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矿大正已成为国内桥梁全寿命防护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秉承以技术立业,依靠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累计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14项;授权国家专利89件,其中发明专利36件。”公司技术管理办公室主任许丽丽介绍,为扩大优势,公司开始布局智能化升级转型,以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只有深化需求牵引,做好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才能让科技成果转化一头连接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一头连上企业。

产学研“链条畅通”

“接下来,是我们的绿色低碳能源领域技术成果发布环节,有请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等团队发布‘低浓度瓦斯催化燃烧热电冷一体化技术’等4项技术成果推介……”5月10日下午,2024年技术经理人思享汇暨“深化产学研合作 服务徐州科创圈”交流会在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一层路演大厅举行。现场,来自江苏省技术经理人服务团成员、相关企业、技术转移机构及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齐聚一堂,进一步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和成果交流,并打破科研与产业化壁垒,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高校中国矿业大学为依托,以泉山区为重要承载建设基地,将高校优质科教智力资源与社会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未来将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矿业大学创新创业的重要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平台。

让技术、成果在产业中“变现”,离不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发展。

近年来,泉山区围绕科技服务、节能环保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高科技项目,对接引进海内外优秀创新资源,转移转化重大科技成果,有效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园区和企业集聚。组织企业参加淮海经济区技术转移联盟,通过技联在线等平台引导企业发布需求,科研院所、高校发布技术成果,畅通成果转化通道。2023年,成功申报省级产学研项目22项,推荐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6项,其中成果转化及产学研项目7项。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关关难过关关过”。在握紧“从0到1再到100”的“接力棒”后,泉山区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构建科技创新“强磁场”,积聚成果转化“新动能”,相信未来,泉山区将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并不断转化成蓬勃向上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