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防灾避险能力的“第一道防线”应从基层抓起

2024-05-15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哈晓蕊
2024-05-15  中国徐州网

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此次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宣传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技能,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保护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首先我们要克服基层减灾防灾救灾工作面临的压力,我国的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这一个基本国情下,我们还应该考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问题也对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形成了挑战,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据统计,2023年我国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农作物受灾面积与前5年均值相比,分别下降24.4%、2.8%和37.2%。数字下降,可以看出我国减灾防灾救灾方面工作取得的成就,但仍然不能忽略短板和弱项,基层应急联动机制应该进一步完善,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应急队伍专业能力、装备等等都是基层该重视和考虑的问题,当前,我们必须以强化党的领导为抓手,镇级要具备吹好“应急哨”的能力,以“县、镇、村”为主绳,形成上下联动的基层应急体系,各级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统筹调度,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守岗位、冲锋在前,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主动履职、积极作为,形成政府部门及企业、社会组织应急协同发力的机制。

现实中,虚假的“安全感”要不得,侥幸心理更是留不得,危机和危险有时就近在咫尺,近在眼前,所以基层防灾避险要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时刻准备着,严阵以待、严负其责,只有不断完善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提升危机感知,提高临机处置能力,具备上下联动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做好群众身边的“应急吹哨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我们的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一方面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各类灾害事故也及时得到有力有效处置。但基层群众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的防范、自救技能有待提高,特别是对“安全堤”的认识和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城镇消防”“防汛抗旱”“防震减灾”……要进社区、学校、医院、敬老院、建筑工地,只有找准每一条“背阴胡同”的漏洞,才能真正把对策提实、做实。

安全是每个人的期望,目前,基层已经逐步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应急宣传部门还要多开发和投放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防灾减灾科普读物、动漫、游戏、影视剧、公益宣传片等产品,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扩大宣传覆盖面,确保宣传教育取得实效。

基层处于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的“最末梢”,也是面临自然灾害发生的“最前沿”,只有时刻站好灾前“预防岗”“处置岗”“救助岗”,树立底线思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灾避险能力的“第一道防线”才会坚不可摧。(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