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铜山『洼地』不『洼』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李晨 尚庆迎
铜山有城有乡,早先城乡发展二元化结构明显。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铜山的乡村迅速迈上了“崛起”之路,形成了城乡互促、相向发展的新格局。
城乡两端发力,铜山高质量发展开启了“倍速”发展的进度条。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铜山构建起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马坡镇姜站村,雨后的清晨,闻到的不再是混杂各种畜禽粪便的臭味,而是田间庄稼拔节生长的清新气息。
“以前,养殖户们都是将粪污随意倾倒在田间地头,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也直接影响南四湖流域的水质。”马坡镇人大主席王君告诉记者,后来,镇里建起了粪污收集点,不成规模的小养殖户只要一个电话,粪污就能及时处理,“送往沼气站,产气后的沼液和沼渣,处理后提供给种植户还田。如今,3个行政村签约了共1.59万亩种植水稻、小麦、果树地块的绿色种养协议,用沼液与沼渣作肥料,实行绿色种养。”
去年以来,铜山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1.8%,全区各村建设水冲公厕2088个、在全市率先实现自然村全覆盖,19个乡镇户厕改造工作完成2.2万户、户户通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成率已达100%。农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老旧房屋改善完成4482户;县道优良路率85.2%,乡村道优良路率92.2%。6个村纳入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家,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5家。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覆盖率达到100%;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所,城乡教育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
建设全农业产业链,铜山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在张集镇邓楼村,退伍军人苗佳新创办的徐州市铜山区升军养殖专业合作社,去年上马清洗—消毒—包装自动化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一小时能清洗加工3万枚鸡蛋,在提高生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溢价’,出产的高品质无菌鸡蛋比普通鸡蛋每斤能多卖1毛钱。2022年,企业的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2023年上马这个项目后,企业的产值在3000万元左右,实现了倍速式增长。”苗佳新告诉记者。
建设全农业产业链,铜山稳扎稳打。目前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3家,其中国家级3家。乡村特色产业和新业态不断拓展,“铜你乡约·山水田园”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区域品牌不断叫响,全年接待游客370万人次,综合收入10亿元,网上农产品销售41.2亿元。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招引建设工作稳中有进,全区招引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11个;上报省重大项目50个,总投资44.66亿元。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7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6.62%,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回收收集率95%、处置率100%,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拓宽“两个增收”渠道,铜山不断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铜山区沿湖街道湖田四分场的杨茂峰,今年承包的600亩地里种植的是淮麦—168。2017年刚返乡包地,老杨家没买大型机械,有时靠自己花蛮力,有时靠向其他大户租机械。一年下来,老杨算了账,发现租农机不合算,便果断地成立了家庭农场,自己购置各种农机。
有了机械的助力,老杨两口子从最开始累累巴巴承包200亩地,到现在轻轻松松种植600亩地,还利用余闲搞起了大棚种植,“3个大棚里种梨,种了两年时间,种的是苏翠一号,一亩地能收四五千斤,最高时一斤卖到了八九块钱。今年,林下又套种了羊肚菌,还能再有一笔增收。”
拓宽“两个增收”渠道,铜山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管理,为51622名原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代缴医保个人费用2065万元;对有劳动能力和技能的脱贫人口给予小额信贷政策支持,扶持绿小途等企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全区“党建+股田制”覆盖128个行政村,经营面积突破10万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0万元。2023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69元,在全市率先突破3万元。
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铜山乡村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房村镇马家村,早些年是发展乏力的经济薄弱村,靠着书记领办发展特色产业,如今已实现了年村集体收入过百万元突破。
“领办致富项目,打造富硒产业,让我们村打了翻身仗。”马家村党支部书记曹新光告诉记者,2019年,村里流转1200亩土地,在后方帮扶单位的牵线下,种植富硒大米,“最初销售也靠帮扶单位帮衬,但后来咱村不断调整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富硒村’的名气越来越响。”
富硒大米,去年马家村卖到了8元一斤,富硒甜瓜12元一斤,富硒鸡蛋也成为抢手货。新推出的富硒胚芽米礼盒产品,跟3家电商平台签订了代销合同,4斤装团购价卖到了88元。
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铜山系统谋划——大力实施“四个领办”党建工程,全区累计领办集体产业264个、致富项目257个。村干部学历“8090”计划持续推进,全区村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含在读)占比达93.43%,村(涉农社区)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含在读)占比达91.94%。村级组织推广运用“清单制”和“积分制”覆盖率不断提升,“清单制”100%、“积分制”76.25%。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新建改建共建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实现全区文明实践志愿网络全覆盖,乡风文明建设的“精气神”全面提升。
乡村强势崛起,铜山高质量发展在城乡两端持续发力,让洼地变高地,发展动能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