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为现代农业装上“加速器”
不负春光好,最美阡陌间。四月的雨湖春意盎然,中华大地处处是辛勤耕作的场景。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传统农业“牵手”新质生产力,一幅万象“耕”新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春耕一线的人少了,机器变多了,满满科技范的智慧农田是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碰撞出的绚丽成果。山东德州市的“吨半粮”核心示范区里,种粮大户何石宝使用多光谱无人机开展苗情勘测,通过搭载的光强传感器准确获取多光谱影像,捕捉作物的长势差异;黑龙江鹤岗兴安区,一台无人驾驶的现代化大马力农机,通过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在田间穿梭,进行耙地作业;保定市定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自动为麦田补水。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种业振兴和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将以往的资源要素投入粗放型发展路径更改为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可持续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农业生产力质态,赋能农业现代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要素。新质生产力通过生产力诸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特别是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科技装备已成为粮食连年丰收的重要保障。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也离不开技术人才保障。兴农强国,人才是关键。“新农人”善用“新农具”,他们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为农业发展赋能,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快速转型。据测算,在生产条件相同、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便可达10%以上。只有人才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能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农业新质生产力火花不断,但也存在发展堵点。我国目前仍存在农民户均耕地面积小,小地块耕作投入不划算,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不高;偏远地区地块分散不集中,基础设施尚待补强;农业数据收集、利用不足,数据质量低等方面的问题。为破解各类难题须多方发力,逐步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为集约化经营主体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出台鼓励措施,鼓励各主体统一标准,协同建立涉农数据的共享平台,培养跨学科人才,鼓励专业人才下到基层。
迎着春光,播撒希望。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我们只要挑稳挑好“金扁担”,牢牢掌握粮食生产主动权,必将在仓廪殷实、粮安天下的大道上高质量行进。(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