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沛县 > 正文

土地『托育所』让集体农民双受益

2024-03-1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3-1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胡劲松 于珑 李薇薇 通讯员 朱耿金 李腾 李伟

走进初春的沛县栖山镇石楼村,阳光斑驳,生机勃发。田野上,渠道通畅,麦苗嫩绿,村庄内,房屋整洁,道路宽敞,繁忙而有序的景象令人赞叹。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小田并大田”联耕联种联储联营模式的深入实施。

石楼村作为典型的农业村,曾长期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农业效益低下等问题。“村民土地零散,无法与新科技、新品种对接;‘空心村’问题,导致耕种者多为65—75岁的留守老人,无法实施机械化作业;每逢夏秋收获季节,又面临着秸秆禁烧和秸秆进村的双重压力……”石楼村党支部书记李军领说。

为解决劳动力短缺和农业效益低下的问题,2020年春天,石楼村创新实行“联耕联种联储联营”模式,在不流转农户土地经营性的情形下,村集体牵头统一实施经营管理,确保农民收益,为石楼村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积极引导农户开展联耕联种,将原本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还为农民提供了科学、专业的种植建议,确保了种植品种和种植技术的先进性。

该模式于2020年开始小面积试点,2021年扩展到1000亩,实现了单季农民纯收入1200多元,是土地流转收益的3倍。

为做好全程托育,“2023年,石楼村集体购置大型机具,联合社会化服务组织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提供全程服务,每亩节约生产成本200余元,农户每亩收益超租金700余元。现已有150户农户签约,年增收30万元。”李军领介绍。

“机耕纯利润约130元每亩,按服务1000亩地计算,可为集体年创收13万元。投资600万元的烘干设备投产后,每亩秋粮(玉米)烘干完成可获利20—30元,按照服务面积2000亩计算,又可增加集体收益4万—6万元。”石楼村村主任顾西敏掰着手指,为记者介绍了一串数据。

在“联耕联种联储联营”的模式下,农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直接从生产厂家源头批量采购,既降低了成本,又确保了种植品种和种植技术的先进性。同时,村民们还推荐代表全程参与资金管理及农业生产的耕种防收,确保了资金的透明使用和种植管理的科学性。这样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而且节约生产成本,更有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种粮效益的提高。

为了推进这一模式,石楼村积极申请上级资金,对土地进行平整、修建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如今,随着田间基础设施的配套,田块平整度提升,再通过全部实行机械化管理,基本能解决茬口衔接,保证小麦、玉米高产和效益最大化。

土地,这孕育万物的母亲,如今在石楼村有了全新的“托育所”。在这个“托育所”里,碎片化的土地被温柔地整合,田埂被巧妙地破除,一块块零散的田地汇聚成一片希望的田野。而昔日的农民,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将手中的土地交给这个“托育所”,安心地踏上了外出务工或创业的新征程。

“以前,我们一年四季都在忙碌,从播种到收割,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66岁的村民李丙芹回忆道,“现在好了,我们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管理,自己就可以安心地去城里打工了。”李丙芹的话语中透露出的不仅是轻松与满足,更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家里的13亩地全部参加‘联耕联种联储联营’,儿子和儿媳妇带孙辈住在县城里。春节前的腊月二十八,村干部打电话让我到村里分收益,过年时我在酒店订了一桌饭宴请亲戚们。”78岁的村民宋云霞的话语中透露出轻松与喜悦。这样的故事,在石楼村并不是个例。许多村民在享受土地带来的收益的同时,也能安心地在外务工,不再为农忙时节而匆匆返乡。

李军领说,“联耕联种联储联营”模式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推行过程中,石楼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组织培训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还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和补贴,为模式的推行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同时,石楼村还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成立了村民代表大会和监事会,让村民参与到“联耕联种联储联营”的管理和决策中来。农民不仅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更成为了农业发展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为模式的顺利推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栖山镇党委书记姜晓亮表示,“联耕联种联储联营”模式解决了农村“空心化”所导致的年轻人“不愿种”、老年人“种不了”又不愿意流转的种地难问题,通过“保姆式”托管服务,把劳动力彻底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安心务工、创业或发展其他产业,更易于推广新型农业机械、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降低因旱涝减产的风险,促进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向心力、凝聚力。

“‘联耕联种联储联营’模式在石楼村的成功实践,是沛县探索‘小田并大田’的有效形式,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情形下,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不仅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更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这一模式的推广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沛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兴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