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以“卓越”力量 聚“创新”资源 锻造高质量发展“钢筋铁骨”
凭借“卓越”的力量,徐州先进制造业勇立潮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单增海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他曾感慨:“投身制造业近30年,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要摒弃幻想,走出一条自强道路。”
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城市”,制造业是徐州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近年来,借助“卓越”的创新力量,徐州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正在被重塑。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突出制造强市,持续提升产业层次。
徐州先进制造业排名为何能不断攀升?徐州“卓越”力量为何不断涌现?透视区域经济发展版图,先进制造业架起高质量发展的“钢筋铁骨”。
数量质量双重增长
过去一年,徐州制造业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双重增长,在全国工业和制造业版图中占有重要位置。
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中,徐州的名次从2018年的全国第27位稳步上升至第22位。
如今通过技术升级,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时乘坐过的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指标已达全球第一,整机国产化率也由原来的71%提升到100%,所有零部件均为中国制造,有力补上了“中国制造没有芯”的短板。
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背后是徐州先进制造业不断“攀登”技术高峰、突破“卡脖子”问题的坚韧毅力和卓越创造。
2023年云龙湖实验室获批筹建省实验室,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2 家、高新技术企业 62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59 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3223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32.7 件。
眼下“量质双增”,徐州制造业竞争格局正在被科技创新的“卓越”之力重塑。
政府企业双向奔赴
“卓越”之力的不断迸发,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快马加鞭,是政府企业同发力、共按发展“加速键”跑出的亮眼成绩。
如何让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离不开技术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
2022年,徐州对全市产业发展进行全面梳理,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徐转移转化,为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3年8月15日,“343”创新产业集群四链融合对接会中,发布了172项创新产业集群科技成果。
一个个重大科技突破成为徐州发展的“强引擎”,推动这座城不断向新而变。
先进制造业的实力如何?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的经济实力与工业产值的高低,拥有自主掌握的核心技术才是关键,拥有核心技术的制造企业表现如何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第一!近年来,徐工大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持续巩固工程机械主业竞争优势——
“神州第一”700吨液压挖掘机、15000吨米全球最大塔机、440吨全球最大矿车等一批自主研发的“三高一大”产品已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国之重器。
突破!江苏鑫华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历经6年多的时间,不断攻克难关,突破技术重围,形成集成电路用高纯电子级多晶硅大规模产业化技术。这一突破让鑫华半导体跻身行业前列,成为全球半导体材料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企业双向奔赴,打响了徐州先进制造业发展“声势”。
制造强市阔步向前
2023年,徐州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2位。排名提升是激励,更是新的挑战。
2024年,徐州将突出制造强市,持续提升产业层次。聚焦“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重抓产业集群培育。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持续提升“343”创新产业集群量级,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
提速智改数转网联。抓好数字经济发展和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收官,年内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智改数转网联启动实施全覆盖,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400亿元。
构筑优质企业矩阵。深入实施培大育强工程、企业上市“鹏程计划”,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10家、上市企业5家。
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加快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转型步伐,壮大省级经开区工业经济,加快培育一批百亿级特色主导产业,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1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0%。
制造业爬坡过坎、转型升级,这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并不简单。如何强?创新、创新、还是创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徐州要突出创新引领,建强区域科创中心。
集聚创新人才,开展产业骨干人才和重点行业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培育本土人才300名,培养更多大国工匠;提升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设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推动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拨投结合”制度改革;完善创新生态,参与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集群组建,整合设立市级天使投资母基金……
“老”工业基地汇聚“新”资源,向新而变概括了徐州前进的坚定步伐。
2024年开年,《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出炉。徐州未来产业亮出“计划书”“行动表”,为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带来精彩“聚”变。
积能蓄力,才能爬坡过坎;乘势扬帆,方能破浪前行。徐州沿着既定目标以“卓越”的科技创新之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不断释放创新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潜力。
文字:王春莹 赵洋 刘浚豪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