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媒体记者看徐州:感受城市肌理中的汉文化
本报记者 张瑾
第24个中国记者节刚刚过去,11月10日至12日,古彭徐州迎来20余位长三角媒体记者的到访。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消费日报》江苏记者站承办的长三角媒体记者看徐州活动,旨在通过以汉文化为主题的景点、文创、美食等参观体验,深度感受和广泛传播徐州的汉文化。
采风团先后参观了龟山汉墓、狮子山楚王陵、徐州博物馆、汉兵马俑博物馆,观看了徐州方特《大风歌》演出,考察了云龙区图书馆,沿路领略了徐州汉桥等汉文化城市设计,品尝了羊肉串等徐州特色美食,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角度领略徐州的楚风汉韵,留下了美好的徐州印象。
大山深处探秘楚王地宫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初冬的龟山景区银杏道上,杏黄色的落叶美感天成,吸引了诸多市民来此拍照。
“这里原来是龟山的山腰,历史上的黄河泥沙将地面升高到此。西汉徐州先后封有12代楚王,龟山汉墓是徐州唯一一座可以认定墓主的楚王墓。”从银杏道北端进入龟山汉墓墓道,在讲解员刘楚介绍下,长三角媒体采风团开启了来徐第一场汉墓探秘。
“龟山汉墓里有两条平行的甬道,各长50余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是迄今发现的世界古代建筑中雕凿最为精细的甬道。”在前厅的偌大沙盘前,龟山腹内两条甬道和15间墓室的工整布局,让采风团记者们惊异不已。随后,大家从高1.78米、宽1.06米的甬道进入,亲身感受了汉代工匠的鬼斧神工。
狮子山楚王陵的建造比龟山汉墓建造更早、规模更大,是徐州目前对外开放的另一处楚王墓遗址、重要的汉文化景区。采风团在此不但参观了楚王神秘而盛大的地下王宫,而且在景区的汉兵马俑博物馆亲睹了楚国的军阵。
“徐州五省通衢,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和集萃地,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龟山汉墓到狮子山楚王陵,深深感受到了徐州汉文化的古韵和风采,震撼于古人的技术与智慧。”《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时政部记者姜婧仪说。
博物馆中提升文化自信
龟山汉墓、狮子山楚王陵遗址所在地,皆是徐州久负盛名的文化景区,不但有随山就势、风景怡人的公园,而且一砖一瓦一物件里传递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龟山下的点石园和圣旨博物馆,长三角媒体采风团在曲径通幽的园区欣赏从汉代至民国时期的珍贵石刻2000余件,在“奉天承运圣旨展”内品读了200余道明清圣旨,在两汉文化、石刻文化、皇牍文化的景观中获取历史知识。
了解一座城最好的方式是去这座城的博物馆。此次徐州博物馆的参观被安排在汉墓遗址参观之后,让参观博物馆更有对应。看到博物馆中展示的西汉龟钮银印,杭州市《都市快报》融媒体记者文龙立即想到“这就是确定龟山汉墓墓主的直接证据,第六代楚王刘注的印”。
“天工汉玉”“大汉气象”等徐州博物馆六大展厅的珍贵文物,展示了徐州丰富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地域文明,《消费日报》江苏记者站张俊超等视频记者高举的摄像机,一直不舍得放下。
“短短三日游览,让我们感受到这里的一砖一瓦无不显示徐州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灿烂的文明城市。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向更多人分享。”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素健坦言从参观中提升了文化自信,祝愿徐州发展越来越好。
文化之旅品味斑斓徐州
两千年前,汉高祖刘邦在故乡徐州高唱的《大风歌》回响至今。徐州方特乐园运用幻影成像、虚实结合等高科技手段“复活”汉高祖刘邦,一场“科技味”的《大风歌》演出,给此次的媒体采风团记者带来了沉浸式场景新体验。
从城市雕塑到广场园林,汉文化元素深深融入徐州的城市肌理。采风团途经的徐州高铁站附近山崖上的“车马出行图”壁画、采用汉代宫门“双阙”为设计元素的汉桥,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行的最后一站是云龙区图书馆。时值周日,多场阅读活动正在这座以汉文化为主题图书馆的不同区域开展。随处可见的汉文化标识,不但强化了徐州的汉文化IP,也浓郁了这里的书香。
12日下午,多彩徐州的文化之旅,让临行的记者们恋恋不舍。
“我是第一次来徐州。大型真人歌舞表演《大风歌》将历史画面与科技手段完美结合,徐州的美食也让我印象深刻。”《新民晚报》记者唐闻宜称赞,“徐州之行,让当地的汉文化从历史中走出来、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博物馆里走出来。”
同样第一次来徐州的长三角城市网记者忽艳说:“以前对徐州的印象仅限于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和帝王之乡这两个概念,这次通过近距离了解和感知,发觉汉文化已融入这座城市的气质中。于我而言,徐州是一个来了还想来的地方。”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