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担新使命,徐州和嘉兴“南北通衢”同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华章
本报记者 郑微 见习记者 王思恒
立冬已至,寒意渐浓。大运河畔天高水阔、风景如绣,徐州竞相发展的热潮奔涌不息。
11月11日至13日,市委书记宋乐伟率队赴浙江开展专题招商活动,拜访洽谈、共谋合作,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新攻势”。
嘉兴是此次浙江之行的第一站。
嘉兴地处浙北,是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正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徐州地处苏北,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正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聚力推进协同发展。
从苏北到浙北,此次徐州赴嘉兴招商,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拜访重点企业,深入洽谈合作,必将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运河南北一衣带水
徐州在北,嘉兴在南。两座相距甚远的城市,因一条大运河而紧紧相连。
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嘉兴是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在运河文化的孕育及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京杭大运河在嘉兴境内有80多公里,其中的一段古运河穿城而过,并与其他河流相通形成水网。
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800公里,其中,徐州市约有181公里河道,为大运河流经城市中河道最长的地级市,且处于汴、泗、黄、运四河交错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运河给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迹、名人轶事,也为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提供精神元素。
通南北,贯古今,千年大运河,流淌着城市的千载繁华,为城市发展带来“滋”源,同时也贯穿起徐州与嘉兴这两座城市的水陆交通,见证了城市的兴替更迭,亦成就两座城市的辉煌发展。
沧海桑田,千百年后的今天,徐州与嘉兴两座城市作为南北通衢,大运河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交通意义上的一条水道,更是一条激发经济效益的“水上高速公路”。
大运河上,汽笛长鸣。南来北往的货船,在京杭运河徐州段停靠、中转……繁忙的水运场景成为这座工业城市鲜明的印记。来自全国各地的煤炭、建材、粮食等货物,从这里被运往南方,保障着华东地区的能源和物资供应。
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徐州以市域干线航道重点港口作业区为依托,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为纽带,构建连通济宁、菏泽,通达长江中上游,辐射长三角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河江海联运体系。
2023年9月份徐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9万标箱,单月同比增长6.14%,前三季度全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08万标箱,同比增长30.37%。
与徐州相同,嘉兴亦有着引人注目的水运经济。人们常如此概括嘉兴的地理区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处江河湖海交会之位。”2022年,嘉兴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32亿吨、同比增长4.33%,集装箱吞吐量285.39万标箱、在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位列75位,同比增长28.44%,增速全球百强港口之首。
登上汤山之巅,极目远眺,一座座颇具规模的现代化码头在此崛起,一台台起重机不舍昼夜作业,一艘艘万吨巨轮驶向远海,就在这忙忙碌碌中,嘉兴实现了“海纳百川,港通天下”的征途。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借助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海河联运、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等多种航运体系的升级,徐州、嘉兴两座同处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将得到进一步拓展、打通,两市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共显红色魂
“红色”是长三角的共同基因,亦是徐州与嘉兴这两座城市的鲜亮底色。
70多年前,硝烟弥漫的淮海大地,543万人民群众奋勇支前可歌可泣,夺取了一场伟大战役的英勇胜利。如今,在凤凰山东麓,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面东朝阳, 巍然矗立。追寻着红色的足迹,人们在这里重温革命历史、重走支前小道,感悟革命精神。
100多年前,以“八号门事件”为导火索,引燃声势浩大的陇海铁路大罢工,催生江苏境内第一个党支部——陇海铁路铜山站支部成立;现在,“八号门事件”旧址的每一段革命故事、每一处革命遗迹,都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
邳州市八路镇风景秀丽的山脚下,占地90余亩的“小萝卜头”纪念馆以详实的史料、丰富的文物和照片等,真切展现了“小萝卜头”一家在战争的压迫和摧残下,不甘失败、不惧牺牲的英雄形象……
徐州,是一块有着浓浓红色印记的土地。
艰苦斗争的峥嵘岁月,为徐州积淀了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和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的传承有声有色,推动徐州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了徐州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发展的响亮名片。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嘉兴南湖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中国革命的火种,从这里被带往全国各地,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由此开启。而这抹红色,早已融入嘉禾大地血脉肌理,引领着嘉兴这座城市实现历史巨变。
用活红色资源,嘉兴发挥南湖旅游区、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三大红色基地的强大吸引力,南湖核心景区实行免费开放,推进南湖湖滨区域品质提升,精心实施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工程重现红色记忆,南湖旅游区先后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获评长三角红色旅游示范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南湖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如今,红船精神与淮海战役革命精神,二者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嘉兴、徐州这两座城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最宝贵的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不断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齐绘一片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两座城市都交上了信心满满的答卷。
多年来,徐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坚持用绿色修复之笔,绘生态文明新画卷。
从烟波浩渺、群鸟翩跹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到飞瀑倾泻、岸芷汀兰的金龙湖宕口公园,从“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越来越多的自然“精灵”前来徐州做客……随着一个个生态修复项目抚去“疮疤”,留下满城青绿;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一张张闪亮的生态名片纷至沓来,熠熠生辉。如今的徐州,山水之间,绿意环绕,正以“绿色”厚植发展底色,不断描绘着美丽中国的徐州画卷。
嘉兴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环境保护上也取得了瞩目成绩。
近年来,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水质量问题,嘉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五水共治”决策部署,以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和水系重构并重的治水新模式,努力实现水环境质量由类别改善向生态健康的蝶变跃升。2022年嘉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87.72分,同比上升0.22分,综合排名全省第四,嘉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第十年保持上升态势。
如今的嘉兴,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生态立市”,一湾碧水绕城来,山清水秀、碧波荡漾、芦苇泛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嘉禾大地逐渐生根开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嘉兴画卷逐步展开。
■产业发展加速“奔跑”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支撑城市崛起的核心。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一向低调务实的嘉兴,实力不容小觑——2022年,嘉兴GDP为6739.45亿元,总量位列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第11位,经济增长快于长三角核心区。
同为“创新之城”,嘉兴与徐州的产业发展,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靠制造业起家、以制造业见长、因制造业兴旺,制造业一直是嘉兴最厚实的家底。自2003年以来,嘉兴先后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率先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企业智能化改造等工作,推动制造业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的转型,徐州已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产业发展呈现“一峰高耸群峰秀”的磅礴气势。工程机械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国综合规模最大、品种覆盖面最广、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城市,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不断巩固;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能源、安全应急等产业加快壮大,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扩量提质的快车道。科技创新呈现“奋楫扬帆风正劲”的昂扬态势。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各类载体平台衔接配套,徐州已经成为聚集要素、集聚资源的强磁场。
两座城市,也因产业而更加紧密。
对接嘉兴、牵手嘉兴,近年来,徐州多次赴嘉兴招商,就半导体精密设备加工制造、环保纸业等项目深入洽谈,晓星集团、新凤鸣集团、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个个大项目、新产业在徐州“落地生金”。
新征程已开启,新蓝图已铺就。徐州与嘉兴这两座千年古城,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与豪情奋勇拼搏,扬帆启航,“手拉手”“心连心”,共谱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向着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出征!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