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侠”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本报记者 张雷
风吹稻田千层浪,机器轰鸣谷满仓。眼下,贾汪区9.15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收割期,各地田间地头呈现出忙碌的丰收景象,机械化作业更为水稻收割按下“快进键”,农户抢抓农时,成熟一片、收割一片,确保颗粒归仓,一幅丰收盛景图在贾汪大地上徐徐展开。
10月18日,在位于贾汪区紫庄镇穗穗金种植家庭农场的贾汪区(稻麦)推广示范基地,金灿灿的稻谷迎风摇曳,稻田里机声隆隆,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饱满的稻穗被快速转动的齿轮卷入“腹中”,在路旁等待的运谷车只待机器收割装满后,从出粮口接过稻谷,运往该农场的烘干中心。
走进烘干中心,只见5台高大的烘干机正在高效运作,该农场负责人温文玲正驾驶铲车来来回回地将刚收割的稻谷推进烘干机的仓口,经过多级的提升机提升处理后,稻谷里的灰尘、杂质被自动处理出来。随着烘干机作业的“轰轰”声,烘干房内飘荡着一阵阵的稻谷清香。
温文玲,70后,与许多夫妻档农场主不同,她是“独行侠”,因为情怀而选择农业,能娴熟操控无人机作业,玩转各种农业机械,还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粮食生产者)”。
农时催人,对于过去获得的荣誉,温文玲并不愿意多说,“太忙了。”但一聊到生产,温文玲干劲十足。“我本人就是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辐射渗透帮助带动周边一些人。助人也是助己,这样别人在你用工困难的时候也会鼎力相助。”温文玲说,该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种植面积525亩,实行稻麦轮作,一季麦、一季稻,年产优质小麦、稻谷可达60余万公斤,基地拥有20余台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建成“工厂化”育秧中心、四情监测中心和烘干中心,每年可带动周边2000余亩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做稻米加工,准备打出自己的品牌。”温文玲满怀期待。
作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每年这里都会进行新品种推广示范。通过试验示范,了解各品种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重要品质特性,筛选出适合贾汪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今年种植的新品种徐稻119喜获丰收,亩产达到650公斤。”温文玲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