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钱塘扬帆进,非凡亚运映未来
随着“大莲花”体育馆中的亚运圣火在全场数万观众以及数字火炬手的见证下缓缓熄灭,历时16天的杭州亚运会也在金秋的桂香中落下了帷幕,中国代表团凭借着“巩固优势、多点开花”的优异表现在40个大项的470枚金牌中独揽近200枚,中国体育再一次用实打实的硬实力展现了大国风采。然而在竞技体育之外,在赛场之间,本届亚运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正在悄然铺展开来。
双节叠加,旅游经济交出完美答卷。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之一,杭州一直凭借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本次亚运会赛事又恰逢中秋节和国庆节,双节叠加带来了关注度攀升,据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数据,截至10月6日下午4时,中秋国庆长假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含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300.87万人次(日均162.61万人次),同比2022年国庆假期增长34.37%。银联数据显示,长假期间杭州涉旅消费193.289亿,其中,外来涉旅总消费金额为57.9亿元。
杭州凭借着G20峰会、19届亚运会等大型活动在国际上频频亮相,成为国内城市知名度经济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杭州的成功经验也给国内其他城市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产业升级,民营企业展现超凡活力。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与我国全民健身、体育人口蓬勃发展相契合,亚运会的影响不会随着比赛结束而结束,其遗留的世界级运动硬件设施、激发出的民众运动热情,都将产生放大效应,持续推进杭州乃至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蓬勃发展。
同时,亚运也会成为民营经济展现活力的舞台,有60多家的特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和130多家特许商品零售企业参与到了亚运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在体育产业之外,亚运会对民营经济的助推作用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发光发热。
“无废”办赛,先进理念营造绿色变革。“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无废亚运”则是“绿色”的重要内涵。杭州亚运会比赛场馆坚持“能改则不建”的原则,56个竞赛场馆中,有44个为改建或临建,另外12个新建场馆则充分考虑到赛后利用。杭州奥体中心亚运壁球馆,便是由杭州国博中心原4D展厅临时改建而成的,最大限度使用了原来的设施、设备。数据显示,经过优化设计,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总用钢量为2.8万吨,比同等规模体育场的用钢量减少了约1/3。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临安文体会展中心等则应用了导光管无电照明系统作为日常照明,每年照明节能可达30%。
“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够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杭州已经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无废亚运”品牌,未来若能在全国的重大体育赛事、大型会议等活动中推广运用,将为我国碳中和事业提供有效突破口。
作为亚洲最大的体育盛事之一,杭州亚运会不仅对于提升亚洲各国间的交流与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丽的钱塘江畔,杭州向全亚洲人民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为中国经济活力和发展模式的进一步飞跃提供了契机。新技术、新思路对赛事服务的全面融入,为中国经济的双循环提供了积极助力。站在杭州,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国的轮廓,未来之中国,正在被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沛的经济活力和先进的发展理念所刻画。(宋方舟)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