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文脉 悠悠汉风
本报记者 李雨昕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千年文韵,汉风徐来。
9月23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徐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徐州市委宣传部、江苏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二届汉文化论坛在徐州开幕。本届汉文化论坛以“两汉文化与中华文明”为主题,深入挖掘两汉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两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论坛邀请了众多文化理论研究名家大家、知名科研机构及院校学者、重点文旅企业领军人物等,共同探讨两汉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两汉文化看徐州,如今的汉文化不断焕发生机活力,国潮汉风的热度持续攀升。9月24日,嘉宾们一行62人来到徐州汉文化景区、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进行观摩考察。嘉宾们一路听、一路看、一路议,实地感受“汉代三绝”的魅力,触摸两汉文明的传承脉动。
绵绵文脉,悠悠汉风,滋养着徐州这方水土生生不息,塑造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气韵。两汉文化刚健有为的鲜明特质、尚勇崇文的价值导向、海纳百川的恢弘气象、顺天应时的生态思想,砥砺了徐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孕育了徐州灿若星辰的豪杰英才,涵养了徐州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厚植了徐州山清水秀的绿色本底。
徐州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被称为“汉代三绝”。一座楚王陵墓,再现着汉风楚韵的意蕴悠扬;4000余件汉兵马俑,展现了2000年前威武雄壮的西汉楚兵;千余块汉画像石,是一部汉代绣像的历史;徐州博物馆中,汉代文物精品荟萃,玉器、金器、铜器、陶器,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狮子山楚王陵来过几次了,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觉。这座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虽然很可惜墓葬被盗掘了,但依然能为我们提供研究汉代陵墓的重要资料。”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徐卫民教授说。
“这是第一次来看汉代兵马俑,形态各异的兵马俑人马逼真,让人很震撼。徐州汉墓出土的文物种类多样化,作为汉文化集中发展和发达的地区,汉画像石、俑等图像都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让人印象深刻。”中国汉画学会秘书长孙越表示。
最后一站,嘉宾们来到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大朴不雕,大道无言,是汉画像石艺术美学的灵魂精髓。以石为材,图画天地,镌刻成了一部石头上的史诗。一块块遗留的汉画像石,不仅完美地表现了两汉时期的美学,更蕴含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律,令后人神往。汉画像石的工匠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用超凡的气概和丰富的艺术想象,随物赋形,立象尽意,创造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徐州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是较早出现汉画像石的地区,徐州的汉画像石非常精彩,很具代表性,影响力辐射全国,在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价值。”杭州师范大学汉画艺术研究所所长、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郑立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