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铜山 > 正文

只要干,办法总比困难多

2023-08-1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08-1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周湛博

铜山区刘集镇冯王村,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传统农业村。这几年,通过实施采煤塌陷区治理、高标准农田改造等项目,村集体增收有方,乡村治理有道,一跃成为全镇乡村振兴的带头示范村。

带动乡村巨变,带领村民们一路朝前奔,村民们眼里的“火车头”,正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作思。

诸多的“天然”困难,曾使冯王村一度发展乏力。但袁作思深信,只要干,办法就会比困难多。

2019年,村里投入14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的原则,根据采煤塌陷地现状、类型、分布及环境状况,通过客土、配套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建设等措施,推进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

截至目前,冯王村累计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面积600亩,恢复耕地率达100%。一块块塌陷坑,如今变成了一个个带富群众、振兴乡村的“聚宝盆”。

村民滕敬国租种的200亩土地中,原先有50亩属于煤塌地,与其他地面落差近1米,每到夏季汛期,就得连轴转开机抽水,日夜不停地忙活,一年下来,赚的钱还不及外出打工的一半。经过治理,昔日的采煤塌陷地如今正成为高产田。“现在我承包的240多亩地,利润在20万元左右,实现了增产增收,这在之前想都不敢想。”滕敬国说。

不仅采煤洼地变宝地了,如今,冯王村田间林网成方、道路平整,沟渠无淤、灌排畅通,这是冯王村农田高标准建设后呈现出的又一派新气象。

“以前我眼前的这些地只能种玉米,靠天吃饭。现在可大不同了,村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工后,顺堤河的碧水直接流到了我家田头,我承包的69亩旱地全部种上了水稻,收成有了把握,这些都得感谢袁书记。”眼看着河水顺着沟渠汩汩地流进自家稻田,村民杨庆平深有感触。

没有高标准农田建设时,村民种地可没有现在这般踏实。那时,冯王村田地由于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加上村里的农业基础建设落后,灌溉、排水设施淤堵,村民只能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看天播种、靠天收粮。

为了让老百姓踏踏实实地种地,稳稳当当地收益,袁作思和村干部们一起商量,决定实施“旱改水”项目,让群众告别以往“靠天吃饭”的困境。如今,总投资76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经过加紧施工已提前完工,惠及冯王村1700余亩土地,彻底改变了村里只能种玉米不能改种水稻的历史,补齐了发展的短板。

让老百姓把日子过舒心、过幸福,袁作思总是有想不完的办法。去年3月,在袁作思和村“两委”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与市区刘湾水厂主供水管网实现互联互通的首创水务刘集水厂落户冯王村,项目投资10.5亿元,设计规模20万吨/日,占地120亩,配套原水管网48.7公里。今年10月通水试运营后,泉山区西片区、港务区以及铜山区的刘集、大彭、汉王等乡镇供水水压低及水量不足的情况将得到彻底解决,惠及70万群众。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袁作思的座右铭,也是他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念。正是凭着这个坚定的信念,他带领村民让冯王村旧貌换新颜,把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加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