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龙湖畔到香江之滨,徐港携手共同奔赴“高质量发展”之约!
本报记者 郑微
盛夏时节,大湾区风劲潮涌。
从云龙湖畔到香江之滨,徐州市代表团赴香港招商之行,展示了城市风采,收获了一众好项目,对接了经贸、金融、文旅、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好资源,更收获了发展的确定性。徐港两地携手,将共创美好发展未来。
强链补链,为产业集群蓄势
刚刚过去的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这为徐州新形势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指明了努力方向。
香港市场开放、税收优惠、政府服务完善、法律制度健全,是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近年来,徐港两地在产业方面合作更加坚实、范围不断拓宽,也吸引更多港企来到徐州投资兴业。以产业为纽带,徐州与香港对接提速,一大批港资重大投资项目相继落户徐州、扎根徐州。近20年来,港商在徐总投资约150亿美元,迸发着蓬勃活动的东方之珠,为产业之城徐州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当前,徐州围绕“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目标,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向发力”,瞄准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大力推进科学化、智能化、数字化招商,加快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力构建“343”创新产业集群,一批“规模大、链条全、特色新”的项目招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重大产业项目“顶天立地”、科技创新型项目“铺天盖地”的良好态势。
在8月1日举行的2023徐州(香港)投资推介会上,徐州优选“343”创新产业集群、金融服务业等领域25个项目现场签约,协议投资总额294亿元,利用外资6.6亿美元。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将为徐州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现场签约项目,迈克兰帝斯微纳激光光刻装备研发生产项目将投资5亿元,建设微纳激光光刻装备生产和销售总部。企业负责人表示,集成电路作为徐州重点打造的“343”创新产业集群,对落户徐州充满信心,未来,企业还将加大信创打印机的研发,拓展国产信创打印机生产。
推动金融合作,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近年来,徐州全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全面助力“343”创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强化金融对接,是此次香港之行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香港期间,徐州市代表团走访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参观香港金融博物馆,详细了解香港金融市场发展历程。拜访港交所,围绕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绿色低碳能源等产业发展,就推动徐州企业借力香港资本市场走向国际进行交流合作。
为进一步加强与香港金融资源对接,推动徐州与香港两地金融领域高水平合作,此次赴港举办的2023徐州(香港)投资推介会上,徐州市人民政府与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常态化金融合作启动。标志着徐州将与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开展常态化合作,双方将推动建立双向的、多角度业务交流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在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下,结合市场需求,在跨境投融资、离岸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跨境保险、跨境资产管理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在投资推介会上,云龙区成功与招商局集团签约定制化金融企业总部项目、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签署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合作项目。“系列项目的签约落地将进一步集聚金融高端资源要素,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发展,助力打造区域金融服务高地。”云龙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大龙湖畔的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是徐州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核心支撑工程和重大功能平台。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建成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签约入驻金融类、总部型企业110余家,是金融机构之间共享基础设施、减少流通环节、畅通信息渠道的优质平台,为深度拓展金融应用场景提供了无限商机。
7月31日,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招商推介暨产业资本合作恳谈会在香港举办,旨在全面推介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促进徐港两地在投融资服务、科技金融、资本市场培育等领域进行更多交流,为接下来的创新合作、产业对接奠定基础。
随着金融机构的不断入驻,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科创金融等生态圈不断完善,淮海经济区金融产业高地建设正加速推进。
招才引智,点燃科创合作“新引擎”
招才引智是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深化两地科技、人才等方面交流交往,也是此次招商活动的亮点之一。
香港科技园是香港最大的科技研发及企业孵化基地。在深入香港科技园公司实地参观时,徐州市代表团通过拜访交流,充分表达了徐州市委、市政府希望深化与科技园的对接沟通、学习借鉴,推动更多园区孵化企业、高端人才到徐州创新创业的诚意和决心,让更多企业和人才了解徐州、信任徐州、投资徐州,增加投资徐州的信心与信任。
作为长三角北翼的中心城市,近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持续攀升。近三年每年平均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3项;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73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8.31件,均居全国前列。
在投资推介会上,公布了“徐州市科技人才支持政策”,提出徐州市将提供“精准化”的科技人才支持。出台实施“555”引才和彭城英才培养工程,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提供人才贷,对上市人才企业给予奖励;设立丰厚人才奖补资金,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来徐创业的领军人才,给予项目资助等政策,聚焦“高精尖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香港贸发局对外事务总监林玉凤表示:“在科技领域,香港具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和科研实力,丰富的教育和人才资源,以及国际科研合作经验。未来,我们将推动香港在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希望徐港两地能在科技等领域加深合作,共同对接国际科研伙伴,对接国际资本及市场。”
彭城大地,宏图再起。一个是“五省通衢”,一个是“东方之珠”;一个是位于长三角北翼的重要节点城市,一个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共同的发展基因和禀赋,让充满魅力与潜力的徐州与开放多元的香港双向奔赴、携手共赢。此行,两地合作又将掀开新的发展篇章,我们期待共赴高质量发展的下一站。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