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小田『拼』大田
本报记者 陈小凡 通讯员 王冉冉
近年来,新沂市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小并大、短变长、弯取直等田块整治措施,将错落分布的“小田”整合成方正平整的“大田”,零星耕地集中连片后,平整了土地、改良了土壤,耕地质量得到提升,真正让“粮田”变成“良田”,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夏耕夏种时节,新沂市新店镇小湖村水稻机插秧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远远望去,一块约80亩连片成方的农田格外显眼,一株株嫩绿的水稻秧苗稳稳地立在水田里,水田披上了“绿装”,秧苗随风摇曳,洋溢着勃勃生机。而这,就是一块经过小并大、短变长、弯取直等田块化零为整的田块。
种植户许陆军告诉记者:“以往我们村按照出生人口来分配土地,每家的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种植起来很费功夫,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把田地交给宜丽合作社统一管理,保守估计这季水稻亩产量在1400多斤,大概比以前增产40%。”
昔日,受土地等级和基础设施差别较大等因素影响,新店镇采取地块“肥瘦”和远近搭配的方式,把不同等级的土地“分块”承包到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三四块品质不等的小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小田作业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小田如何变成大田?2022年,新店镇小湖村经过村民同意,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对近2000亩土地进行流转,并通过专业合作社进行科学管理,才最终形成了这块连片成方的田。
小湖村党总支副书记陆启锐说:“去年我们村通过土地流转,实施“小田并大田”,将原有1700多亩小田块合并成1800多亩的大田块,进行标准化种植,通过科学种植、现代化管理,提高丘陵地区粮食产量,一举三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村民劳动力得到解放,村集体还能拿到分红,壮大集体收入。”
整合零散地块,过去种植产量低,很难承包流转出去的土地摇身变成了“肥田”。新店镇通过“小田并大田”,将细碎田块增产增收的做法,表面看是简单的重整与合并,实际形成了“1+1>2 ”的叠加效应。
“小田并大田”实施后,墨河街道马场村也一改传统种植模式,打破了“细碎化”田块,从37小块到8大块,化零为整,让“一户一田”实现“华丽转身”。
该村坚持村党支部领办,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集中流转连片土地3200亩,让“小田”并“大田”,“闲田”变“忙田”,真正实现“集碎为整、规模种植、集约经营”,按下了村级发展的“快进键”。
马场村党总支书记马坤表示:“通过学习我们成立了‘党支部+合作社’的土地运作模式,短短3个月就完成3000多亩土地的流转。同时,在建设1000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又筹资建设800亩智慧农田以及粮仓、农机具库等配套设施,真正实现了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渠配套的高标准现代化农田建设。”
老百姓的田还是那块田,变的是大家种田的理念。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近年来,新沂市率先探索“小田并大田”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实施“一户一田”土地综合改革,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土地置换三种模式融合,把全市各村零散土地整合集中起来,由过去传统的一家一户单兵作战发展为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小田并大田”完成面积8974.02亩,涉及户数2896户,2824块小地块整合成53块大地块。通过这一举措,农作物平均每亩节约成本约60元,农作物机播、机收平均每亩节约成本约80元,小麦增产82斤,老百姓种田又有了新盼头。